9CaKrnKlfTk lx.huanqiu.comarticle专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刘长铭:全人教育与润泽使命/e3pmh20mi/e3pt1kh3i盛夏六月,地处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商圈的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正式挂牌。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先生出任总校长。近日环球网教育记者走访润泽学校跟刘校长近距离进行了交流。作为一位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教育人,他就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提出了“四个构建”教育理念,给广大家长及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一些新洞见。教材是载体,关键是怎么学怎么教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怎样开展课堂学习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大家关心的润泽学校的课程体系,刘校长一一做了详细阐释。学校课程体系按照幼、小、初、高一贯制研发:分国家课程、国际课程和定制研发课程,国家课程使用标准的国家教材,国际课程使用学校选用的国际教材,定制课程使用学校自主研发教材,融入比较多的开放性的元素,内容兼顾国内国际升学需求,可以说是个融合课程。学校将来是一个多元的出口,除了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外,学校还开设特有的拓展必修课程、志趣选修课程、专项体验课程, 高中会引进AP课程,从而引导、尊重、适应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既可以报考国内顶尖大学,又有机会问鼎世界知名院校。传统学校和国外学校就学习内容来讲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国外更讲究的是一种知识的融通性,淡化学科的独立性,把科学作为一个更大的整体来进行教学,而传统学校常常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针对考试的要求去重复的训练,这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润泽学校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探究式的主动学习,重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的方式跟办学的体制、学校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主要由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所决定家长在择校时候会习惯性的拿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同体制下的教育模式做比较,针对此现象刘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没有可比性。现在一些公办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很灵活。比如部分学生希望将来到国外去上学,那么针对国外大学的选拔体系,学校会针对有这样诉求的学生组织大量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活动来显示他的社会性,往这个方向发展。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目标是参加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将来上一个好大学,一切都是上大学后再说,其实也有这样的强化训练式的民办学校。所以,教育的方式跟办学的体制、学校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主要由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所决定。润泽使命:为培养基础宽厚、文化融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奠定坚实基础刘校长强调,润泽学校的目标很明确:培养孩子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这需要他们有坚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和学科的基础,同时又有着比较宽广的视野。具体到课程上,学校在研发课程过程中提出了“四个构建”理论,即全人教育理念。第一个是生物性构建(Organisms)。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他需要健康的发展,他的肢体、他的感官、他的动作、他的对外界的反应等接近生物本能的东西。比如小孩得知道什么是危险,知道主动去避险,另外,他的动作的敏捷、速度、力量的强壮、他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等等都属于这个层面。第二个是人格性构建(personality)。孩子要有自己的主体地位的意识,有独立的人格、有性别的意识等等。比如户外课程的设置里,让学生搭建帐篷、露营等去体验户外生存、户外生活,除含有生物性的构建外,还包含了培养小孩忍耐性、坚韧力等人格性构建这些教育因素。第三个是社会性构建(Society)。他要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最后一个是工具性构建(Tool)。包括他现有的知识、技能、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因素。这四个方面,称之为“OPST(欧普斯特)”,能够完整的完成这四个方面构建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一种适合于人的发展需要的全人教育。刘校长用朴素的语言举例阐释四个构建都会落实到润泽具体的课程体系上面。一个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一个体现在课程实施上,即怎么去教。比如体育课里,有一部分就是中国的传统游戏,像跳绳跳皮筋,有动作、有节奏、有音乐、有韵律、有配和、有规则、有协调,这里面就包含了生物性的、社会性的这种构建多方面融合在一起。如球类的比赛就是一个生物性(动作)和社会性(配合)的很好融合。刘校长提出中国很多传统游戏就很好的能体现这几个方面的构建,这区别于简单的做操、简单的训练。润泽学校会把一些传统的游戏纳入到一些活动中来,把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有意识的、有系统的去实施。另外学校在“责任教育”主题下构建“情感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原则之一要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刘校长补充道。学校低龄阶段会有家庭系列主题课程——“我的家”,包括“我家的亲人”、“我家的故事”、“我家的垃圾”、“我家的宠物”、 “我家的老物件”等等。比如 “我家的垃圾”,这个课程大约要延续十周左右,所涉及的知识会渗透到多个学科教学中,如数学、语文、英语、科学、艺术、思想品德等。通过这个主题教学,让学生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增进家庭亲情;培养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获取对重量的初步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学习一些测量的知识(科学方法启蒙);形成数的概念,建立数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的运算(培养数学思维);学习分类的方法(思想方法启蒙);培养环保意识(提升文明素养)。这样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热爱家庭,让学生核心素养实实在在落地,这就是润泽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创造性的前提是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被动的心态下很难有创造性目前很多家长认同学校倡导“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理念,但又担心这种“自由发展”的过头反而会弱化孩子的自律能力。刘校长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确切的说不是一个‘自由’的发展,而是一个遵循孩子生长规律的主动的发展。创造性的前提是一个学生很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被动的心态下很难有创造性”。是的,今天这个社会强调终身学习,没有主动精神从哪里谈终身学习呢?如果学生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热情,甚至也不会学习了,那恰好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是有问题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校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其获得认知的能力,这点很重要。当一个小孩主动学习,被一个问题迷住了,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上,他本身就是一种自律。刘校长提醒家长不用太过紧张。学校在这方面会有很多实践性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发现,特别是从生活中发现。焦虑永远存在且不分国界,对抗焦虑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下中国家长面对教育的共同特点是焦虑。刘校长表示焦虑永远存在且不分国界,中国家长群体在孩子的教育上表现的更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关键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让家长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让家长能够切实“选择到”,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到”的可能性,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缓解。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孩子能够保持终身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一个孩子从哪个学校毕业或者上没上哪个大学,这不是一个决定一辈子的事情,更多的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今天我们国家受教的年限在不断延长,即使一个博士到一个新岗位上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没有任何一本书读完了就能够完全适应某种工作,这是不可能的。对抗焦虑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刘校长补充道。不要让作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痛“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涉及到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家长和老师深思的现实问题。刘校长强调“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但不要让作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痛”。教育始于家庭,任何学校都不是保险箱。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这个成长阶段,家长、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同等重要,而且年龄越低,家长的影响就越大。润泽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作业形式跟生活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融合 “四个构建”理念,尽可能多的去调动孩子眼、耳、鼻、舌、身、意多感官参与学习认知。比如作业之一要求孩子每天帮助家里倒垃圾,开始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整理垃圾,慢慢的让孩子独立去做这个事情,培养劳动的习惯,家长跟孩子在共同做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密切他们的情感。这个“倒垃圾过程”里有很多教育的因素设计到里边。从安全的角度讲让家长陪着孩子,但是垃圾要提在孩子的手里,孩子是主体,这个过程促进他的力量、肢体的发育,继而慢慢的开始对垃圾的成份进行区别:纸张、菜叶、厨余等,在区分的同时,有些字的认识、数的概念、重量的体验、分类的方法等学习融在里面,每一个学习的内容都和小孩的亲身体验相联系,这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还会组织诸如野炊类活动:春天里,要求家长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一次家庭野炊作业家长不能代替买办,而是要求孩子亲自参与食材制作。等所有孩子完成这项作业后,老师设计以班为一个大家庭搞一次野餐。要求每个小孩把自己最拿手的食物在家里做好,带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劳动与做饭有关的技能知识,组织活动中的动作、沟通、设计、合作、分享等“四个构建”在一个活动里面全部都能体现。当然,老师在评价小孩的手工方面的作业时,要有个正向的评估体系,刘校长特别指出。老师应该仔细去分辨,哪些是家长代劳,哪些是小孩独立完成的。家长代替做的作业不值得在班里提倡,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非常巧妙。如果老师当下给予肯定了,会有更多的孩子把作业交给家长做。小孩的作品里边应该含有的那种天真的、稚嫩的、不完善的、不完美的痕迹,对这样的作品,要给予肯定,给孩子一个很正向的导向。润泽对老师关于作业的评估方法会有一系列的培训。老师的教学经验很重要,老师的观念更重要优秀教师团队助推优质学校发展。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当然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再好的校长独木难成林。润泽学校的师资团队,有积累多年教学工作经验且取得成就,得到多方认可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有在美、英、法、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有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师生比为1:5。刘校长强调,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有很多的考量维度,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对教育的热情、对于新事物的积极态度、敢于尝试改变教学方式的特质更重要。民办学校更符合“供给侧”(Supply side)的特征目前,大多数的国际学校都对入学考试把控较严,不仅要考察孩子自身素质,还要通过家长面试。刘校长坦言,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润泽,他们就要热情的接待,进行跟家长聊聊学校的教育理念,谈谈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方面的沟通。当然学校也要根据办学的目标有所选择,学校更多选择的对象是认同学校教育理念、跟学校理念相契合的家庭。民办学校依靠市场来生存,努力办成家长喜爱的学校,才能生存下去,更符合“供给侧”(Supply side)的特征,刘校长补充道。今年9月1日,学校将迎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首批润泽新同学。孩子什么时间留学取决于家长自己的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家长以“精英培养模式”为主导方向的要求,出国留学现象越来越趋向低龄化,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盲目跟风甚而左右为难。刘校长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将来选择在国内发展,待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之后再出国比较合适。如果选择将来在国外发展,那么可以选择早点出国。润泽学校的优势在于构建多样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培养的是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将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大家都有高度的融合,但又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特性。有了独特性,才有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新时代教育要跳出“放羊娃”逻辑,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全球胜任力的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在教育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从温饱型的生存型的理念逐渐过渡到一种品质型、质量型的理念,刘校长坦言并讲述了一段小故事。去年八月十五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恰是抗战胜利日,他们开了一个研讨会。那天的微信圈里传了好多关于西南联大抗战的文章,谈到那批西南联大的学生,那批飞行员。刘校长有感而发:“今天我们提到官二代富二代,好像是个贬义词,诸如润泽这样的学校,学生家里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富家子弟培养成像当年那样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才?毫无疑问,他们比那些刚刚脱离了温饱的孩子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长需要知道,将来的孩子怎么解决进一步的发展问题,这一代的孩子追求的是生活的品质,这一代如何实现从土豪到贵族的跨越?”刘校长强调,开学之后,学校会不断的给家长做这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这个理念也会逐渐渗透到学校的课程和实践里。作为一位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教育家,关于刘校长的“教育金句”流传颇多。很多年前他就向学生提出 “成为精神上的贵族”。精神上的贵族,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拥有家国情怀。 “要跳出“放羊娃”的生活逻辑”。何为“放羊娃”的生活逻辑?为什么拼命学习?为了考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换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然后有了下一代,再去学奥数、学英语、然后... ...接着刘校长讲了洋葱数学的起源,一个帮助小孩学数学的免费软件。创始人杨临风,四中毕业。哈佛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国外各种大型机构的高薪职位,回国做创业、做公益。最开始,去支教,去募捐,把很多先进的教育资源引入平板电脑,捐给中国西部的农村孩子。洋葱数学这个软件的开发初衷也是为了改变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杨临风就是一个跳出了“放羊娃”生活逻辑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人才”,刘校长深情的说。关心、支持、做好公益教育,是历史的主题,是世界的需求。去农村支教是四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个活动起源于学生,慢慢演变成一门必修课。后来作为活动的延续,学校将支教的老师请到北京,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做教学课程,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培训,完全公益。学校把这个十年支教培训计划叫做“教育改变家乡-行动计划”。第一期的培训是老师自主捐助,慢慢有社会人士的支持,像汉能集团(致力于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李河君先生及其夫人就一直支持到现在。这一“计划”已经做了近三十期。怀揣改变世界的心,参与“行动计划”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小孩,他有一份社会的责任、有一份改变世界、改变别人命运的理想,这就是领导力,这就是未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苗子。全球化的语境下,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1561975140000责编:吴婷环球网教育15619751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701/18/03/20190701060317194.jpg{"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盛夏六月,地处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商圈的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正式挂牌。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先生出任总校长。近日环球网教育记者走访润泽学校跟刘校长近距离进行了交流。作为一位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教育人,他就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提出了“四个构建”教育理念,给广大家长及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一些新洞见。教材是载体,关键是怎么学怎么教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怎样开展课堂学习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大家关心的润泽学校的课程体系,刘校长一一做了详细阐释。学校课程体系按照幼、小、初、高一贯制研发:分国家课程、国际课程和定制研发课程,国家课程使用标准的国家教材,国际课程使用学校选用的国际教材,定制课程使用学校自主研发教材,融入比较多的开放性的元素,内容兼顾国内国际升学需求,可以说是个融合课程。学校将来是一个多元的出口,除了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外,学校还开设特有的拓展必修课程、志趣选修课程、专项体验课程, 高中会引进AP课程,从而引导、尊重、适应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既可以报考国内顶尖大学,又有机会问鼎世界知名院校。传统学校和国外学校就学习内容来讲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国外更讲究的是一种知识的融通性,淡化学科的独立性,把科学作为一个更大的整体来进行教学,而传统学校常常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针对考试的要求去重复的训练,这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润泽学校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探究式的主动学习,重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的方式跟办学的体制、学校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主要由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所决定家长在择校时候会习惯性的拿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同体制下的教育模式做比较,针对此现象刘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没有可比性。现在一些公办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很灵活。比如部分学生希望将来到国外去上学,那么针对国外大学的选拔体系,学校会针对有这样诉求的学生组织大量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活动来显示他的社会性,往这个方向发展。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目标是参加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将来上一个好大学,一切都是上大学后再说,其实也有这样的强化训练式的民办学校。所以,教育的方式跟办学的体制、学校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主要由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所决定。润泽使命:为培养基础宽厚、文化融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奠定坚实基础刘校长强调,润泽学校的目标很明确:培养孩子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这需要他们有坚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和学科的基础,同时又有着比较宽广的视野。具体到课程上,学校在研发课程过程中提出了“四个构建”理论,即全人教育理念。第一个是生物性构建(Organisms)。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他需要健康的发展,他的肢体、他的感官、他的动作、他的对外界的反应等接近生物本能的东西。比如小孩得知道什么是危险,知道主动去避险,另外,他的动作的敏捷、速度、力量的强壮、他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等等都属于这个层面。第二个是人格性构建(personality)。孩子要有自己的主体地位的意识,有独立的人格、有性别的意识等等。比如户外课程的设置里,让学生搭建帐篷、露营等去体验户外生存、户外生活,除含有生物性的构建外,还包含了培养小孩忍耐性、坚韧力等人格性构建这些教育因素。第三个是社会性构建(Society)。他要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最后一个是工具性构建(Tool)。包括他现有的知识、技能、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因素。这四个方面,称之为“OPST(欧普斯特)”,能够完整的完成这四个方面构建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一种适合于人的发展需要的全人教育。刘校长用朴素的语言举例阐释四个构建都会落实到润泽具体的课程体系上面。一个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一个体现在课程实施上,即怎么去教。比如体育课里,有一部分就是中国的传统游戏,像跳绳跳皮筋,有动作、有节奏、有音乐、有韵律、有配和、有规则、有协调,这里面就包含了生物性的、社会性的这种构建多方面融合在一起。如球类的比赛就是一个生物性(动作)和社会性(配合)的很好融合。刘校长提出中国很多传统游戏就很好的能体现这几个方面的构建,这区别于简单的做操、简单的训练。润泽学校会把一些传统的游戏纳入到一些活动中来,把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有意识的、有系统的去实施。另外学校在“责任教育”主题下构建“情感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原则之一要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刘校长补充道。学校低龄阶段会有家庭系列主题课程——“我的家”,包括“我家的亲人”、“我家的故事”、“我家的垃圾”、“我家的宠物”、 “我家的老物件”等等。比如 “我家的垃圾”,这个课程大约要延续十周左右,所涉及的知识会渗透到多个学科教学中,如数学、语文、英语、科学、艺术、思想品德等。通过这个主题教学,让学生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增进家庭亲情;培养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获取对重量的初步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学习一些测量的知识(科学方法启蒙);形成数的概念,建立数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的运算(培养数学思维);学习分类的方法(思想方法启蒙);培养环保意识(提升文明素养)。这样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热爱家庭,让学生核心素养实实在在落地,这就是润泽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创造性的前提是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被动的心态下很难有创造性目前很多家长认同学校倡导“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理念,但又担心这种“自由发展”的过头反而会弱化孩子的自律能力。刘校长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确切的说不是一个‘自由’的发展,而是一个遵循孩子生长规律的主动的发展。创造性的前提是一个学生很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被动的心态下很难有创造性”。是的,今天这个社会强调终身学习,没有主动精神从哪里谈终身学习呢?如果学生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热情,甚至也不会学习了,那恰好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是有问题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校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其获得认知的能力,这点很重要。当一个小孩主动学习,被一个问题迷住了,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上,他本身就是一种自律。刘校长提醒家长不用太过紧张。学校在这方面会有很多实践性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发现,特别是从生活中发现。焦虑永远存在且不分国界,对抗焦虑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下中国家长面对教育的共同特点是焦虑。刘校长表示焦虑永远存在且不分国界,中国家长群体在孩子的教育上表现的更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关键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让家长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让家长能够切实“选择到”,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到”的可能性,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缓解。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孩子能够保持终身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一个孩子从哪个学校毕业或者上没上哪个大学,这不是一个决定一辈子的事情,更多的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今天我们国家受教的年限在不断延长,即使一个博士到一个新岗位上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没有任何一本书读完了就能够完全适应某种工作,这是不可能的。对抗焦虑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刘校长补充道。不要让作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痛“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涉及到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家长和老师深思的现实问题。刘校长强调“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但不要让作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痛”。教育始于家庭,任何学校都不是保险箱。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这个成长阶段,家长、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同等重要,而且年龄越低,家长的影响就越大。润泽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作业形式跟生活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融合 “四个构建”理念,尽可能多的去调动孩子眼、耳、鼻、舌、身、意多感官参与学习认知。比如作业之一要求孩子每天帮助家里倒垃圾,开始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整理垃圾,慢慢的让孩子独立去做这个事情,培养劳动的习惯,家长跟孩子在共同做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密切他们的情感。这个“倒垃圾过程”里有很多教育的因素设计到里边。从安全的角度讲让家长陪着孩子,但是垃圾要提在孩子的手里,孩子是主体,这个过程促进他的力量、肢体的发育,继而慢慢的开始对垃圾的成份进行区别:纸张、菜叶、厨余等,在区分的同时,有些字的认识、数的概念、重量的体验、分类的方法等学习融在里面,每一个学习的内容都和小孩的亲身体验相联系,这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还会组织诸如野炊类活动:春天里,要求家长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一次家庭野炊作业家长不能代替买办,而是要求孩子亲自参与食材制作。等所有孩子完成这项作业后,老师设计以班为一个大家庭搞一次野餐。要求每个小孩把自己最拿手的食物在家里做好,带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劳动与做饭有关的技能知识,组织活动中的动作、沟通、设计、合作、分享等“四个构建”在一个活动里面全部都能体现。当然,老师在评价小孩的手工方面的作业时,要有个正向的评估体系,刘校长特别指出。老师应该仔细去分辨,哪些是家长代劳,哪些是小孩独立完成的。家长代替做的作业不值得在班里提倡,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非常巧妙。如果老师当下给予肯定了,会有更多的孩子把作业交给家长做。小孩的作品里边应该含有的那种天真的、稚嫩的、不完善的、不完美的痕迹,对这样的作品,要给予肯定,给孩子一个很正向的导向。润泽对老师关于作业的评估方法会有一系列的培训。老师的教学经验很重要,老师的观念更重要优秀教师团队助推优质学校发展。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当然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再好的校长独木难成林。润泽学校的师资团队,有积累多年教学工作经验且取得成就,得到多方认可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有在美、英、法、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有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师生比为1:5。刘校长强调,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有很多的考量维度,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对教育的热情、对于新事物的积极态度、敢于尝试改变教学方式的特质更重要。民办学校更符合“供给侧”(Supply side)的特征目前,大多数的国际学校都对入学考试把控较严,不仅要考察孩子自身素质,还要通过家长面试。刘校长坦言,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润泽,他们就要热情的接待,进行跟家长聊聊学校的教育理念,谈谈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方面的沟通。当然学校也要根据办学的目标有所选择,学校更多选择的对象是认同学校教育理念、跟学校理念相契合的家庭。民办学校依靠市场来生存,努力办成家长喜爱的学校,才能生存下去,更符合“供给侧”(Supply side)的特征,刘校长补充道。今年9月1日,学校将迎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首批润泽新同学。孩子什么时间留学取决于家长自己的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家长以“精英培养模式”为主导方向的要求,出国留学现象越来越趋向低龄化,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盲目跟风甚而左右为难。刘校长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将来选择在国内发展,待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之后再出国比较合适。如果选择将来在国外发展,那么可以选择早点出国。润泽学校的优势在于构建多样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培养的是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将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大家都有高度的融合,但又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特性。有了独特性,才有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新时代教育要跳出“放羊娃”逻辑,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全球胜任力的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在教育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从温饱型的生存型的理念逐渐过渡到一种品质型、质量型的理念,刘校长坦言并讲述了一段小故事。去年八月十五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恰是抗战胜利日,他们开了一个研讨会。那天的微信圈里传了好多关于西南联大抗战的文章,谈到那批西南联大的学生,那批飞行员。刘校长有感而发:“今天我们提到官二代富二代,好像是个贬义词,诸如润泽这样的学校,学生家里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富家子弟培养成像当年那样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才?毫无疑问,他们比那些刚刚脱离了温饱的孩子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长需要知道,将来的孩子怎么解决进一步的发展问题,这一代的孩子追求的是生活的品质,这一代如何实现从土豪到贵族的跨越?”刘校长强调,开学之后,学校会不断的给家长做这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这个理念也会逐渐渗透到学校的课程和实践里。作为一位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教育家,关于刘校长的“教育金句”流传颇多。很多年前他就向学生提出 “成为精神上的贵族”。精神上的贵族,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拥有家国情怀。 “要跳出“放羊娃”的生活逻辑”。何为“放羊娃”的生活逻辑?为什么拼命学习?为了考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换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然后有了下一代,再去学奥数、学英语、然后... ...接着刘校长讲了洋葱数学的起源,一个帮助小孩学数学的免费软件。创始人杨临风,四中毕业。哈佛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国外各种大型机构的高薪职位,回国做创业、做公益。最开始,去支教,去募捐,把很多先进的教育资源引入平板电脑,捐给中国西部的农村孩子。洋葱数学这个软件的开发初衷也是为了改变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杨临风就是一个跳出了“放羊娃”生活逻辑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人才”,刘校长深情的说。关心、支持、做好公益教育,是历史的主题,是世界的需求。去农村支教是四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个活动起源于学生,慢慢演变成一门必修课。后来作为活动的延续,学校将支教的老师请到北京,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做教学课程,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培训,完全公益。学校把这个十年支教培训计划叫做“教育改变家乡-行动计划”。第一期的培训是老师自主捐助,慢慢有社会人士的支持,像汉能集团(致力于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李河君先生及其夫人就一直支持到现在。这一“计划”已经做了近三十期。怀揣改变世界的心,参与“行动计划”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小孩,他有一份社会的责任、有一份改变世界、改变别人命运的理想,这就是领导力,这就是未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苗子。全球化的语境下,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