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C5g5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国记者在加拿大遭受不公 本人解答同胞质疑/e3pmh22ph/e3pmh26vv李学江在位于北极圈以北的约阿港的帐蓬里写稿。事件发生后,总理随行团的记者们在发稿室要求采访李学江。【环球时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中国驻加记者李学江在与加拿大总理办新闻室发生争论与冲突的事件,在加拿大被广为报道,在报道所引发的评论与跟帖中,95%以上的人对总理办新闻室违背即定民主程序,强行剥夺记者提问的傲慢表示愤慨;记者本人也收到了大量慰问电话与电邮,表示同情与支持。不能否认,中加两国都有为数极少的几个人,对记者不肯放弃提问权力而提出质疑,一位同胞还旁敲侧击地这样质问:中国政府会让记者向中国领导人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吗?任何国家元首的新闻发布会都严格掌控,让谁提问,提什么问题,绝无商量余地。还说,在任何国家不服从警方命令后果均是很严重的,加拿大警察对李学江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为此本人不得不向读者澄清如下几点:一,首先各国国情不同,对记者如何提问的行规当然也会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生硬类比,并不合理。西谚有云“入罗马就象罗马人那样行事”,中国民间说的是“入乡随俗”,中国政府则要求中国公民出国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与习俗。而本记者的提问方式正是按加拿大方式行事的,完全符合当地新闻界的即成行规,并无违法越规之处。否则中国记者如何能赢得加拿大同行与民众的同情?还不得被扣上“中国记者蛮横无理”的帽子! 二,在不同的场合,记者们提问的方式更是大有不同。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是只能由会议主持人点名提问的,不可自由抢问。但在其他场合则未必如此,人们不是常常看到,记者们紧追领导人,争相提问的场景么?人们多会记得,中国领导人在会见香港特首时,香港记者不是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吗?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仅仅因为一位外国记者要提问而动用警察将一位外国记者拉走过呢?当拉走记者的皇家骑警听说本人是记者只是要提问时,他们意识到不妥,所以马上就放记者回到了前面,前后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三,加拿大总理出访时,总理办与随行记者团有多年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总理办只限定所提问题的数量(大选期间只限提4个问题,此次则限定5个);而不能指定由何人提问,提什么问题。这后两项权力是由随行记者团集体决定。所以,主持人,总理办新闻室副主任斯蒂芬事先并不知道记者们和本人将提出什么问题,哈珀总理当然更无从知晓。所以事件的发生与本人所要提的问题本身毫无关系。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总理办新闻室究竟出于何种原因,坚持要剥夺本人的提问权呢?这个问题至今得不到总理办的回答。当记者们乘总理专机回到渥太华后,本人和总理新闻发言人,即总理办新闻室主任安得鲁.麦克杜克尔通过邮件再度交锋。本人在邮件中要求他:我只要求你回答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你们要剥夺本人提问权的?本人指出:澄清这个问题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引发这场不幸事件的根本起因。但麦克杜克尔始终避而不答。本人在接下来的电邮中告诉他:如果你不澄清这个问题,那么你就无法打消人们的怀疑----你们是否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是排外心理,所以排斥并歧视中国记者的。麦克杜克尔回电邮对此否认。于是本人在电邮中问:那么请你解释,为何在哈珀总理的6天行程中,一些重要的活动,你们都将两位中国记者排除在外?为何在向总理提出的30个问题中,连一次提问机会都不肯给中国记者?麦克杜格尔对此又不肯作答。于是他在电邮中挂起了勉战牌,表示将不再与记者辩论下去。事实上,麦克杜克尔至今也未如他所称的那样将事件提交给议会记者中心来讨论。而议会记者中心的主席就是此次随行记者团中的一员,他对事件的起因是了如指掌的。在8月29日下午举行的“哈珀总理出席G-20峰会记者吹风会”上,本人欣然出席,并未遭到总理新闻发言人,主持人麦克杜格尔的阻碍。会后,当本人同新华社记者张大成走进议会记者中心办公室时,还受到了工作人员的欢迎:“AH,VERY POPULAR MAN!”。此外,国内的这位作者还指责记者的提问意在搅局,竟然认为记者是要表示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不满。这真是欲加之罪!我想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得出这样一个荒谬绝伦的结论。建议此人读一读本人发在人民网上的四篇随行报道;记者采访了加拿大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两位总理。他们均对记者表示,两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资金不足。他们去年都参加了加拿大省长代表团,前往中国吸引投资。他们都明确向本记者表示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记者的报道认为,这就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欢迎外资一样,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同样可以为加拿大的北部大开发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自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后,加拿大联邦政府对外资投资与收购的政策与法规却一直模糊不清。这是连加拿大主流媒体与记者们都不甚清楚的问题。而这正是妨碍外国来加投资的一个因素。所以即使是加拿大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中国投资与并购)也都想借此机会了解政府的底线在哪里。而外国投资者,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国有油企,包括中资企业,在前来加拿大投资时,也都想对此有个清楚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主流记者们宁肯放弃自已的问题,而愿意保留李学江所提问题的原因所在。而这位作者同胞竟自作聪明地指出:加拿大记者装了枪,李学江就毫不犹豫放了炮。真有想象力!其实,作者是陷入了近年颇为流行的“阴谋论”之中:无论什么样个别的、偶发性事件,都会被他们解释为是事前精心策划好的一个阴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轰动,才有看点。这位作者将在此事上秉持公平、公正的加拿大记者们归为阴险狡诈之徒;而中国记者李学江则不过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大傻瓜罢了。在这位作者看来,加拿大公众和主流记者们同情李学江是件极其古怪的事,只有他们都对李学江这位中国记者群起而攻之那才是正常合理的现象。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加拿大人民,或是人类社会普遍公义感的一种侮辱。当然,记者承认,多年受压的加拿大媒体多少有借此事件抒口怨气的动机。但是,如果中国记者真的蛮横无理,违法违规,它们支持这样一位中国记者岂不是要引发众怒,自取其辱?他们为一个中国记者冒朝野之大不违,值得么?所为何来?其实,李学江也并不是非要提问不可。但这里有个两个原则问题,首先是:本人是随行记者团集体选定的一个提问人,代表的是随行记者的整体。而按约定俗成的行规,总理办是没有权力插手和剥夺的,尤其是在没有同记者团商议并作出解释的情况下,突然现场剥夺一位记者代表的提问权,这是对记者团的不尊重,是对即定民主程序的违背。其次,先是不让中国记者采加重要活动,后又突然剥夺中国记者的提问权,又给不出任何理由,这只能解释为是对中国记者的排斥与歧视行为。整个行程的采访安排完全体现并印证了这一点。这就事关中国记者的荣誉与尊严了。作为中国记者,本人就不能不进行坚决的抗争。本人最后想顺便提醒这位作者同胞:仅仅因为一位记者想要提问而动用警力,这在任何国家,尤其是民主国家,是违规的。本记者没有起诉警方是记者对警方的客气,而不是如你所称是警方对记者的客气。这位作者最好是先搞搞清楚自己的屁股究竟是坐在了哪一边,不要总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更不必为“标新立异”而罔顾事实,违背公论,只有依据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才能令人心服口服。13780885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qixiaohan环球网137808858000011["9CaKrnJC4Ao","9CaKrnJBZIe","9CaKrnJBYp8"]//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902/20130902103757340.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李学江在位于北极圈以北的约阿港的帐蓬里写稿。事件发生后,总理随行团的记者们在发稿室要求采访李学江。【环球时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中国驻加记者李学江在与加拿大总理办新闻室发生争论与冲突的事件,在加拿大被广为报道,在报道所引发的评论与跟帖中,95%以上的人对总理办新闻室违背即定民主程序,强行剥夺记者提问的傲慢表示愤慨;记者本人也收到了大量慰问电话与电邮,表示同情与支持。不能否认,中加两国都有为数极少的几个人,对记者不肯放弃提问权力而提出质疑,一位同胞还旁敲侧击地这样质问:中国政府会让记者向中国领导人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吗?任何国家元首的新闻发布会都严格掌控,让谁提问,提什么问题,绝无商量余地。还说,在任何国家不服从警方命令后果均是很严重的,加拿大警察对李学江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为此本人不得不向读者澄清如下几点:一,首先各国国情不同,对记者如何提问的行规当然也会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生硬类比,并不合理。西谚有云“入罗马就象罗马人那样行事”,中国民间说的是“入乡随俗”,中国政府则要求中国公民出国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与习俗。而本记者的提问方式正是按加拿大方式行事的,完全符合当地新闻界的即成行规,并无违法越规之处。否则中国记者如何能赢得加拿大同行与民众的同情?还不得被扣上“中国记者蛮横无理”的帽子! 二,在不同的场合,记者们提问的方式更是大有不同。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是只能由会议主持人点名提问的,不可自由抢问。但在其他场合则未必如此,人们不是常常看到,记者们紧追领导人,争相提问的场景么?人们多会记得,中国领导人在会见香港特首时,香港记者不是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吗?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仅仅因为一位外国记者要提问而动用警察将一位外国记者拉走过呢?当拉走记者的皇家骑警听说本人是记者只是要提问时,他们意识到不妥,所以马上就放记者回到了前面,前后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三,加拿大总理出访时,总理办与随行记者团有多年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总理办只限定所提问题的数量(大选期间只限提4个问题,此次则限定5个);而不能指定由何人提问,提什么问题。这后两项权力是由随行记者团集体决定。所以,主持人,总理办新闻室副主任斯蒂芬事先并不知道记者们和本人将提出什么问题,哈珀总理当然更无从知晓。所以事件的发生与本人所要提的问题本身毫无关系。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总理办新闻室究竟出于何种原因,坚持要剥夺本人的提问权呢?这个问题至今得不到总理办的回答。当记者们乘总理专机回到渥太华后,本人和总理新闻发言人,即总理办新闻室主任安得鲁.麦克杜克尔通过邮件再度交锋。本人在邮件中要求他:我只要求你回答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你们要剥夺本人提问权的?本人指出:澄清这个问题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引发这场不幸事件的根本起因。但麦克杜克尔始终避而不答。本人在接下来的电邮中告诉他:如果你不澄清这个问题,那么你就无法打消人们的怀疑----你们是否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是排外心理,所以排斥并歧视中国记者的。麦克杜克尔回电邮对此否认。于是本人在电邮中问:那么请你解释,为何在哈珀总理的6天行程中,一些重要的活动,你们都将两位中国记者排除在外?为何在向总理提出的30个问题中,连一次提问机会都不肯给中国记者?麦克杜格尔对此又不肯作答。于是他在电邮中挂起了勉战牌,表示将不再与记者辩论下去。事实上,麦克杜克尔至今也未如他所称的那样将事件提交给议会记者中心来讨论。而议会记者中心的主席就是此次随行记者团中的一员,他对事件的起因是了如指掌的。在8月29日下午举行的“哈珀总理出席G-20峰会记者吹风会”上,本人欣然出席,并未遭到总理新闻发言人,主持人麦克杜格尔的阻碍。会后,当本人同新华社记者张大成走进议会记者中心办公室时,还受到了工作人员的欢迎:“AH,VERY POPULAR MAN!”。此外,国内的这位作者还指责记者的提问意在搅局,竟然认为记者是要表示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不满。这真是欲加之罪!我想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得出这样一个荒谬绝伦的结论。建议此人读一读本人发在人民网上的四篇随行报道;记者采访了加拿大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两位总理。他们均对记者表示,两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资金不足。他们去年都参加了加拿大省长代表团,前往中国吸引投资。他们都明确向本记者表示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记者的报道认为,这就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欢迎外资一样,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同样可以为加拿大的北部大开发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自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后,加拿大联邦政府对外资投资与收购的政策与法规却一直模糊不清。这是连加拿大主流媒体与记者们都不甚清楚的问题。而这正是妨碍外国来加投资的一个因素。所以即使是加拿大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中国投资与并购)也都想借此机会了解政府的底线在哪里。而外国投资者,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国有油企,包括中资企业,在前来加拿大投资时,也都想对此有个清楚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主流记者们宁肯放弃自已的问题,而愿意保留李学江所提问题的原因所在。而这位作者同胞竟自作聪明地指出:加拿大记者装了枪,李学江就毫不犹豫放了炮。真有想象力!其实,作者是陷入了近年颇为流行的“阴谋论”之中:无论什么样个别的、偶发性事件,都会被他们解释为是事前精心策划好的一个阴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轰动,才有看点。这位作者将在此事上秉持公平、公正的加拿大记者们归为阴险狡诈之徒;而中国记者李学江则不过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大傻瓜罢了。在这位作者看来,加拿大公众和主流记者们同情李学江是件极其古怪的事,只有他们都对李学江这位中国记者群起而攻之那才是正常合理的现象。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加拿大人民,或是人类社会普遍公义感的一种侮辱。当然,记者承认,多年受压的加拿大媒体多少有借此事件抒口怨气的动机。但是,如果中国记者真的蛮横无理,违法违规,它们支持这样一位中国记者岂不是要引发众怒,自取其辱?他们为一个中国记者冒朝野之大不违,值得么?所为何来?其实,李学江也并不是非要提问不可。但这里有个两个原则问题,首先是:本人是随行记者团集体选定的一个提问人,代表的是随行记者的整体。而按约定俗成的行规,总理办是没有权力插手和剥夺的,尤其是在没有同记者团商议并作出解释的情况下,突然现场剥夺一位记者代表的提问权,这是对记者团的不尊重,是对即定民主程序的违背。其次,先是不让中国记者采加重要活动,后又突然剥夺中国记者的提问权,又给不出任何理由,这只能解释为是对中国记者的排斥与歧视行为。整个行程的采访安排完全体现并印证了这一点。这就事关中国记者的荣誉与尊严了。作为中国记者,本人就不能不进行坚决的抗争。本人最后想顺便提醒这位作者同胞:仅仅因为一位记者想要提问而动用警力,这在任何国家,尤其是民主国家,是违规的。本记者没有起诉警方是记者对警方的客气,而不是如你所称是警方对记者的客气。这位作者最好是先搞搞清楚自己的屁股究竟是坐在了哪一边,不要总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更不必为“标新立异”而罔顾事实,违背公论,只有依据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才能令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