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8djkqfKHM作者:陈全 聂希子lx.huanqiu.comarticle教育部:构建中小学科技教育“阶梯式”育人体系/e3pmh20mi/ectnjkffo【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聂希子】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教育部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上述工作相关情况。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意见》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统一出发,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科技素养培育重心,在循序渐进、纵向贯通的过程中构建“阶梯式”育人体系。二是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方式,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三是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覆盖教师、学校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四是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将加强“硬环境”打造与提升“软空间”效能相结合,加大科技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探索人工智能支撑的教学新形态。五是推进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激励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建强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有效联动各方资源,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六是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边合作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田祖荫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推动《意见》落实落地。 一是推进试点,完善机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破解课程资源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二是打造示范,引领变革。通过精品开发、广泛征集等方式,推动各地各校深入理解、充分借鉴、广泛应用科技教育新方法新样态。三是加强教研,提升队伍。推动各地组建科技教育教研团队,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组织区域性协同教研活动。四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科技教育专栏,系统展示优质资源、试点经验、前沿资讯等资源。支持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教学展示、案例评选、科创成果展览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懂科技、善教育、敢创新”的良好氛围。 176311077598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全环球网176311077598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75c70aba7ae072c38b9ec72dd0bed56u5.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聂希子】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教育部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上述工作相关情况。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意见》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统一出发,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科技素养培育重心,在循序渐进、纵向贯通的过程中构建“阶梯式”育人体系。二是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方式,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三是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覆盖教师、学校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四是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将加强“硬环境”打造与提升“软空间”效能相结合,加大科技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探索人工智能支撑的教学新形态。五是推进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激励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建强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有效联动各方资源,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六是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边合作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田祖荫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推动《意见》落实落地。 一是推进试点,完善机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破解课程资源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二是打造示范,引领变革。通过精品开发、广泛征集等方式,推动各地各校深入理解、充分借鉴、广泛应用科技教育新方法新样态。三是加强教研,提升队伍。推动各地组建科技教育教研团队,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组织区域性协同教研活动。四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科技教育专栏,系统展示优质资源、试点经验、前沿资讯等资源。支持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教学展示、案例评选、科创成果展览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懂科技、善教育、敢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