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NCJeCPGJs作者:陈磊 周斌 文丽娟lx.huanqiu.comarticle孤独症孩子面临康复评估难 专家建议:增加具备康复评估资质的医院数量/e3pmh20mi/e3pmh2176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共同印发的《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卫生健康部门应着力强化孤独症儿童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做好相关服务。康复评估正是孤独症儿童康复医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相关规定,康复评估是家长报销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费用所需材料清单的必选项——对于7岁以下、北京市户籍的孤独症孩子,如果持有残疾人证,需要在指定评估医院开具《北京市儿童少年康复评估意见书》,才能报销相关康复费用;如果没有残疾人证,需要在指定评估医院开具《0—6岁疑似残疾儿童诊断评估书》,才能报销相关康复费用。评估机构有限、费用难以报销,这是来自北京的孤独症儿童康康面临的康复评估难题,也是不少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共同经历。 在北京市顺义区鲁藤康复中心主任姚国丹看来,就孤独症诊断领域来说,目前,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评估的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儿童精神科医生、资深评估师数量极少,且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少数医疗机构,孤独症孩子康复评估无法大范围开展,导致评估预约排队时间长,进而出现评估难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二、三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那里有资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评估的医院和医生更是凤毛麟角。”她说,这些地区的孤独症家庭,要么长途奔波到一线城市寻求康复评估,要么干脆放弃康复评估。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佳楣看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评估比较复杂,评估项目多,而且在评估过程中主要依靠医生的观察和判断,既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评估一个孩子,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我国相关政策保障存在一定缺失,也是导致孤独症家庭面临康复评估难的重要原因。例如,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强制性的康复评估标准,导致部分地区、部分机构间‘各自为政’;不少诊断评估项目未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更多倾向于补贴干预训练费用,而对前端评估环节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姚国丹补充道。杜佳楣解释说,医保政策未能覆盖康复评估,主要是因为医生的评估行为难以按照现行标准进行定价。比如说,一个有10年康复评估经验的主任医师,用两三个小时对一个孤独症孩子进行全部项目的评估,既没有验血,也没有进行X光检查和B超检查,“按照医保报销标准,难以进行价值量化”。要想解决孤独症孩子在获得康复服务时面临的评估难问题,杜佳楣建议,首先要增加提供康复评估的医疗机构数量。可以考虑以人口数据为标准强制性要求地方设立提供康复评估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以满足孤独症家庭的需求。医疗机构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提供康复评估服务的专业人士数量,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北京为例,不少区域的医疗机构已经能够提供康复评估服务,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在每个区县指定一家医疗机构,增加指定医疗机构数量。同时,加大康复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孤独症家庭的评估需要。”姚国丹说。杜佳楣建议,在孤独症康复评估领域,可以由卫健委、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推广相应标准,确保各地的评估机构形成统一性评估结果。“应该将康复评估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以考虑在医保政策框架内针对康复评估出台特殊政策。比如,允许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服务进行收费,医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既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也减轻孤独症家庭负担。”杜佳楣认为。她还建议,简化孤独症家庭康复评估的流程,比如孤独症家庭直接到医疗机构预约、医疗机构开通单独预约通道等,解决预约难问题;医疗机构可以考虑安排晚班班次、周末班次,提供更多康复评估服务。“建议将康复评估工作纳入国家孤独症相关政策体系,特别是纳入各地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规范中,为康复评估工作提供规范依据。”杜佳楣说。1758171433792责编:陈全法治日报1758171433792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共同印发的《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卫生健康部门应着力强化孤独症儿童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做好相关服务。康复评估正是孤独症儿童康复医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相关规定,康复评估是家长报销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费用所需材料清单的必选项——对于7岁以下、北京市户籍的孤独症孩子,如果持有残疾人证,需要在指定评估医院开具《北京市儿童少年康复评估意见书》,才能报销相关康复费用;如果没有残疾人证,需要在指定评估医院开具《0—6岁疑似残疾儿童诊断评估书》,才能报销相关康复费用。评估机构有限、费用难以报销,这是来自北京的孤独症儿童康康面临的康复评估难题,也是不少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共同经历。 在北京市顺义区鲁藤康复中心主任姚国丹看来,就孤独症诊断领域来说,目前,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评估的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儿童精神科医生、资深评估师数量极少,且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少数医疗机构,孤独症孩子康复评估无法大范围开展,导致评估预约排队时间长,进而出现评估难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二、三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那里有资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评估的医院和医生更是凤毛麟角。”她说,这些地区的孤独症家庭,要么长途奔波到一线城市寻求康复评估,要么干脆放弃康复评估。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佳楣看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评估比较复杂,评估项目多,而且在评估过程中主要依靠医生的观察和判断,既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评估一个孩子,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我国相关政策保障存在一定缺失,也是导致孤独症家庭面临康复评估难的重要原因。例如,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强制性的康复评估标准,导致部分地区、部分机构间‘各自为政’;不少诊断评估项目未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更多倾向于补贴干预训练费用,而对前端评估环节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姚国丹补充道。杜佳楣解释说,医保政策未能覆盖康复评估,主要是因为医生的评估行为难以按照现行标准进行定价。比如说,一个有10年康复评估经验的主任医师,用两三个小时对一个孤独症孩子进行全部项目的评估,既没有验血,也没有进行X光检查和B超检查,“按照医保报销标准,难以进行价值量化”。要想解决孤独症孩子在获得康复服务时面临的评估难问题,杜佳楣建议,首先要增加提供康复评估的医疗机构数量。可以考虑以人口数据为标准强制性要求地方设立提供康复评估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以满足孤独症家庭的需求。医疗机构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提供康复评估服务的专业人士数量,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北京为例,不少区域的医疗机构已经能够提供康复评估服务,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在每个区县指定一家医疗机构,增加指定医疗机构数量。同时,加大康复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孤独症家庭的评估需要。”姚国丹说。杜佳楣建议,在孤独症康复评估领域,可以由卫健委、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推广相应标准,确保各地的评估机构形成统一性评估结果。“应该将康复评估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以考虑在医保政策框架内针对康复评估出台特殊政策。比如,允许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服务进行收费,医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既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也减轻孤独症家庭负担。”杜佳楣认为。她还建议,简化孤独症家庭康复评估的流程,比如孤独症家庭直接到医疗机构预约、医疗机构开通单独预约通道等,解决预约难问题;医疗机构可以考虑安排晚班班次、周末班次,提供更多康复评估服务。“建议将康复评估工作纳入国家孤独症相关政策体系,特别是纳入各地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规范中,为康复评估工作提供规范依据。”杜佳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