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NCJ9EZxzq作者:文丽娟lx.huanqiu.comarticle千万孤独症家庭面临的困境/e3pmh20mi/e3pmh2176采访快结束时,一个细节深深触动了我:6岁的康康拿起妈妈的手机,熟练地输入密码,屏幕应声而亮。母亲陈芳轻声说:“他只见过一次,就记住了。”这个孤独症孩子,对数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却无法理解什么是康复评估以及为何每次评估都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奔波。这或许正是当前孤独症孩子康复评估体系的缩影:一些孩子虽有独特的天赋和能力,但支持系统还不够完善。回望康康的评估之路,折射出的是千万孤独症家庭共同面临的困境:数量有限的评估机构、高昂的自费支出、复杂的评估流程,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这些家庭本就沉重的负担。 令人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北京市的康复评估机构增加至6家,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政策层面构建一个更加友好、便捷的评估体系。首先,推动评估资源下沉。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巡诊制度、远程评估机制等方式,让专业服务真正延伸到基层。同时,着力增加评估机构数量,扩大现有评估机构规模,通过增设评估中心、扩容接诊能力、培训专业人才等举措,切实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减轻偏远地区家庭的奔波之苦。其次,完善医保报销政策。评估费用作为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支出,如果能够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将有效减轻这些家庭的经济压力。最重要的是,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评估为每个孤独症孩子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融入社会。“康康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纸评估报告,更是一个包容、支持的环境。当他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专业评估,当评估不再成为家庭的经济重负,当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善待——这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政策的温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改善上;社会的进步,彰显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里。让评估之路不再漫长,让每一个“康康”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1758171420281责编:陈全法治日报1758171420281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采访快结束时,一个细节深深触动了我:6岁的康康拿起妈妈的手机,熟练地输入密码,屏幕应声而亮。母亲陈芳轻声说:“他只见过一次,就记住了。”这个孤独症孩子,对数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却无法理解什么是康复评估以及为何每次评估都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奔波。这或许正是当前孤独症孩子康复评估体系的缩影:一些孩子虽有独特的天赋和能力,但支持系统还不够完善。回望康康的评估之路,折射出的是千万孤独症家庭共同面临的困境:数量有限的评估机构、高昂的自费支出、复杂的评估流程,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这些家庭本就沉重的负担。 令人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北京市的康复评估机构增加至6家,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政策层面构建一个更加友好、便捷的评估体系。首先,推动评估资源下沉。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巡诊制度、远程评估机制等方式,让专业服务真正延伸到基层。同时,着力增加评估机构数量,扩大现有评估机构规模,通过增设评估中心、扩容接诊能力、培训专业人才等举措,切实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减轻偏远地区家庭的奔波之苦。其次,完善医保报销政策。评估费用作为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支出,如果能够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将有效减轻这些家庭的经济压力。最重要的是,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评估为每个孤独症孩子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融入社会。“康康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纸评估报告,更是一个包容、支持的环境。当他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专业评估,当评估不再成为家庭的经济重负,当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善待——这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政策的温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改善上;社会的进步,彰显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里。让评估之路不再漫长,让每一个“康康”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