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MUcCDM5Kj作者:洪敬谱 张夏lx.huanqiu.comarticle校地协同构建“实战型”合作生态——安徽工业大学产学研融合攻关技术难题/e3pmh20mi/e3pn60gah近日,国内一家有色金属企业高纯镓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安徽工业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士服务团”)成员与企业技术骨干围在设备旁,仔细记录参数、交流工艺优化方案。这场校地携手的技术攻坚,为破解关键金属提纯难题注入高校智慧,也成为该校深化产学研融合、赋能冶金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安徽工业大学在冶金领域深耕多年,早在2024年就组建博士服务团深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破解钢铁固废处理难题。今年,团队再度集结高层次人才,以本硕博梯队协作模式,攻克关键金属提纯的技术瓶颈。 “从钢铁污泥资源化利用到稀有金属镓提纯,我们始终紧盯产业最紧迫的需求。”博士服务团队长杨毅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实现精准突破,博士服务团聚焦稀有金属领域,与一线人员深入交流,持续跟踪金属镓从矿石研磨到成品检测的生产全流程。最终,团队形成了12万字调研报告,精准定位3类关键技术难题。用常规工艺无法去除金属镓中的杂质,这成为制约金属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博士服务团创新研发“超分子提纯技术”,通过定制化载体精准捕获杂质。经模拟验证,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金属镓纯度,还优化了生产流程,在提高提取效能的同时降低能耗,为高纯金属材料制备提供了可规模化推广的绿色解决方案。“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延伸技术链条,深耕‘镓’等金属提纯技术,助力新材料产业实现自主可控。”杨毅帆表示。目前,博士服务团的“超分子提纯技术”已在20余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国内多家企业引入该技术后,产业价值实现新突破,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这场技术攻关的背后,是校地协同构建的“实战型”合作生态。高校有科研优势,企业有产业场景,双方无间合作才能让科技真正驱动产业升级。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院长龙红明说:“我们将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融入本、硕、博培养全过程,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攻关,已有近百位硕、博士生深度参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帮助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曾杰表示:“着眼于国家战略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将人才培养与关键领域需求对接,培育兼具技术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以科技赋能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1758098049788责编:陈全科技日报175809804978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75162f89c4004a5e40feedeead0f494.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近日,国内一家有色金属企业高纯镓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安徽工业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士服务团”)成员与企业技术骨干围在设备旁,仔细记录参数、交流工艺优化方案。这场校地携手的技术攻坚,为破解关键金属提纯难题注入高校智慧,也成为该校深化产学研融合、赋能冶金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安徽工业大学在冶金领域深耕多年,早在2024年就组建博士服务团深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破解钢铁固废处理难题。今年,团队再度集结高层次人才,以本硕博梯队协作模式,攻克关键金属提纯的技术瓶颈。 “从钢铁污泥资源化利用到稀有金属镓提纯,我们始终紧盯产业最紧迫的需求。”博士服务团队长杨毅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实现精准突破,博士服务团聚焦稀有金属领域,与一线人员深入交流,持续跟踪金属镓从矿石研磨到成品检测的生产全流程。最终,团队形成了12万字调研报告,精准定位3类关键技术难题。用常规工艺无法去除金属镓中的杂质,这成为制约金属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博士服务团创新研发“超分子提纯技术”,通过定制化载体精准捕获杂质。经模拟验证,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金属镓纯度,还优化了生产流程,在提高提取效能的同时降低能耗,为高纯金属材料制备提供了可规模化推广的绿色解决方案。“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延伸技术链条,深耕‘镓’等金属提纯技术,助力新材料产业实现自主可控。”杨毅帆表示。目前,博士服务团的“超分子提纯技术”已在20余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国内多家企业引入该技术后,产业价值实现新突破,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这场技术攻关的背后,是校地协同构建的“实战型”合作生态。高校有科研优势,企业有产业场景,双方无间合作才能让科技真正驱动产业升级。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院长龙红明说:“我们将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融入本、硕、博培养全过程,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攻关,已有近百位硕、博士生深度参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帮助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曾杰表示:“着眼于国家战略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将人才培养与关键领域需求对接,培育兼具技术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以科技赋能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