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0xxXxHr5I作者:桑梓lx.huanqiu.comarticle武侠余韵 怀念一种消逝的个性/e3pmh20mi/ectnjkffo2025年9月21日是古龙去世40周年,这位颇有些魏晋文人余韵的作家,在武侠小说领域与金庸齐名。他的作品曾经家喻户晓,但也随着武侠黄金时代的逝去,而逐渐变为小众记忆。 如果说武侠作家也有武林,那么古龙绝非名门正派,甚至他没有派,更像是楚留香、李寻欢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他不在招式和时代背景上浪费笔墨,最爱写对话,爱之者誉其为微言大义的古龙体,厌之者说他故弄玄虚乱用回车键。在上世纪下半叶,就是这么一位怪人,他单枪匹马,成就了独属于自己的美学。从成名作《浣花洗剑录》,到《楚留香传奇》《陆小凤》,古龙凭一支健笔惊鸿出世,又在红遍大江南北后走向自毁,于1985年9月匆匆离世。 写有瑕疵的人 不写不可冒犯的神 围绕在古龙身上的轶事,不亚于今天的顶流明星。天才与魔鬼,同时是他的称谓。金庸说他:“为人慷慨豪迈、跌宕自如……” 古龙是江西人,他本名熊耀华,出生于1938年。1950年,13岁的古龙随父母到台湾,在台北扎根。古龙本人身材矮小,相貌不佳,人送外号“大头鬼”。从小感受到人间残酷的古龙,便将自己沉溺于写作之中。写作,最初是救济,是他给自己的保护伞。古龙后来被送去淡江英文专科学校,但没读完就肄业了。 1955年,17岁的古龙在《晨光》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由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在当时,台湾最有名的武侠作家是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他们号称武侠三剑客。古龙成长于光怪陆离的霓虹都会,从小领会动荡、孤寂与商业社会。他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写个人,写现代都市中个人的内心,而江湖不过是一个适合他发挥的舞台。 所以古龙刚出道时,有批评家说他太现代了,架不住年轻人格外喜欢读他的小说,觉得他跟那些爱写宏大叙事的作家很不同。 1960年代,古龙迅速蹿升,先后推出了《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陆小凤》等作品。他笔下的主人公快意恩仇、施展个性,国仇家恨不再是他们一生的负担,现世逍遥才是他们的追求。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上官金虹问李寻欢:“你是三代探花,风流翰林,名第高华,天之骄子,又何苦偏偏要到这肮脏江湖中来做浪子?”李寻欢的回答就很古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古龙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对话风格。他的文字幽默、玩世不恭,他解构宏大叙事,将传统武侠不屑于或没有察觉的感受写进小说。《楚留香传奇》里,楚留香救出损友胡铁花,胡铁花毫无感谢之情,楚留香纳闷,胡铁花正经地说:“没有我,你怎么能把我救出来?” 古龙的文字有懒感。这种懒,不是说他偷懒,而是指他的文字不给人用力感,常常是快意、懒散、无所谓的,消解了假正经的做派,就像是一个游侠浪迹江湖,不加入任何崇高的评判体系。 在《陆小凤传奇》修订版序言中,古龙说:“我只喜欢写一些能够令人愉快的人,写一点令人愉快的故事。”在很多次表态里,古龙都强调他喜欢站在俗人的视角写,喜欢写江湖中有瑕疵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可冒犯的神。 一个文坛里的坏小孩 该如何评价古龙的创作? 或许,他是一位前互联网时代里的“网文大神”。古龙的创作高峰期是在1960—1970年代,短短20年,他写了几十部小说,光是《陆小凤传奇》就写了七大册,这完全是一个网文写作者的工作量。 在数量惊人的同时,古龙小说的质量也较为可观,贡献出多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写活了陆小凤、楚留香、西门吹雪、李寻欢这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能做到这一点,他就已经是同行里的佼佼者。但因为他写的是武侠小说,在当时被认为是通俗文学的分支,因此尽管他拥有广大的读者群,真正愿意为他做学术讨论、用文学的视角去看待他的学者其实并不多。 当金庸被大众与精英同时接纳,被文学界掌握话语权的人们视作武侠小说宗师时,古龙则明显被冷落。他的文风依旧独一无二,他也因自己奇怪的风格而难以被归类。金庸代表着侠之大者,是容易被解读出崇高价值的作家。而古龙则更加邪气,更愿意做一个坏小孩。 他说,自己不写神,只写有错误的人。他也不爱写一个人怎么成长为大侠,怎么拯救黎民百姓,而是写风流侠客探案,写一个小人物的秘密,写男女悲欢离合,写那些江湖中的享乐主义者、逃避主义者和无法被定义的怪才。 即便抛开理念差异,古龙的文字功底也非常了得。他的文字简洁、凌厉、富有画面感,在对话时有幽默劲儿,有时候也能生发出一丝人生的况味。 比如他写一个人青涩的笑声如“刀刻铁锈”。他写景:“柔软的草地已被露水湿透,夜已更深了。霍天青慢慢地穿过庭园,远处小楼上的灯光,照着他苍白憔悴的脸。他显得很疲倦,孤独而疲倦。”他写人的话语:“花满楼道:‘你能不能活得愉快,问题并不在于你是不是个瞎子,而在于是不是真的喜欢你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真的想快快乐乐地活下去?’” 古龙还有个趣味,是他容易把认识的人变着法写进小说里。他在《天涯·明月·刀》里写过一位“天下第一名匠”徐夫人,说她是蜀中唐门的长媳,绣花的手艺和制作暗器,当世号称双绝。这位徐夫人的原型其实是大画家张大千的夫人,张大千夫人在做鲍翅上有独门绝活,传媳不传女,视若家传武功,古龙在参加张大千宴席时认识了这位夫人,便将其改写入小说。 当然,古龙也有他陈旧的地方,他描绘女性人物时的一些用语,他迎合商业模式时的情节注水,他在不同小说中的自我重复等,这些都已有人说过,不必为了纪念他就掩饰。不过我们读小说,本就不是为了求全,而是寻找某一个点的极致,是刚好有那么一条路,特别对你的胃口。 古龙显然不是全面的作家,不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可三好学生也会嫉妒他的个性、他那至情至性的人物描写,这就是古龙,他是一个将自我发挥到极致的侠客,因此能吸引到千百里外的同类。 属于武侠的黄金年代已消逝 古龙好酒,他几乎每篇武侠小说都写到酒。在《萧十一郎》中,他写道:“为什么酒与忧愁,总是分不开呢?酒已入愁肠,却没有泪。”因为长期饮酒,古龙的身体变得更容易发病,有一次他因过度饮酒导致食道破裂,幸亏送医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可这已然是死亡降临之前的信号。 其实,古龙看似潇洒,却像极了一个掩饰自己脆弱的顽童。他一遍遍写出身破碎家庭的游侠,写人生贵得适意尔,写友情与爱情对飘零个体的滋润,换个角度想,何尝不是一次次对于自我的疗愈,甚至是某种逃避——既然能在文字中解决,便在现实中继续放浪形骸。 游侠、歌女,远离权力中心的男子,身不由己的女子成为古龙小说里的常见组合,而古龙贪恋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世俗生活刺激他写作,《七种兵器》《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等名作相继问世。他走上一条越发消耗自己的道路,直到1985年,古龙的肝硬化导致食道发生病变,引发大出血,未来得及送医,他就已经去世,年仅48岁。这一年距离他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仅仅过了十几年。他的死法很符合读者对这一类作家的刻板印象,这类充满个性的作家不会是安详老死、成百上千亲人好友为他送行的,他会有一个令人意外,甚至有些滑稽的死法,他在人间画上的不是句号,而是一道刀割,一张纸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古龙赤条条来到人间,去世时也是孤身一人,好在还有林清玄、三毛、倪匡、黄易、卧龙生这些好友怀念他,使他的葬礼颇为风光。 古龙去世后,有段时间改编自他作品的影视剧有很多,比如改编了《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流星蝴蝶剑》的楚原,他跟倪匡合作过,扶持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导的尔冬升。至于郑少秋版本的《陆小凤》、焦恩俊版本的《小李飞刀》等,也早已是一代人心中的青春回忆。但由于古龙后人各自声称拥有古龙小说版权,古龙去得匆忙没留下明确遗嘱,这为其他创作者改编古龙小说留下很大麻烦。 近十年来,武侠热稍微退潮,加之古龙小说注重写意,改编难度大,古龙改编剧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不如1990—2010这20年。古龙、金庸、倪匡那一代人都离开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也已经逝去。 于我而言,古龙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其次是一位小说家。武侠小说关乎叙事、语言、作者对武侠的理解,但首先要有意思。今天不缺乏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实的作者,可要说有意思,而且是那种敢于冒犯、将个性进行到底的作家,其实是不多见的。很多年轻作家变得乖巧、世故、小心翼翼,早早地习得了权威们获胜的手段,他们像老人一样说话,模仿着经典作家的腔调,渴望在既得利益者群体里占据一席之地。文坛不缺谦逊之人、老成之辈,但缺乏的是敢于挑战陈规陋矩、个性鲜明、富有棱角之人。 今天像古龙这样的作者变得稀少,对读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当那一代作者一个个故去时,我有时候会叹息,这个世界又变得更无聊了一点。 在台湾北海明山公墓墓园,古龙的墓就在那里,墓碑上刻着“英才早凋”四个大字,两边各有一只白色石狮镇守。小李飞刀今犹在,人间长见楚留香。斯人已逝,作品长存,如果想念古龙这样的个性,就去读一读他的小说吧。1755856847011责编:陈全北京青年报175585684701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0da0b09c8334fb6cca16d32f43aa4b5.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2025年9月21日是古龙去世40周年,这位颇有些魏晋文人余韵的作家,在武侠小说领域与金庸齐名。他的作品曾经家喻户晓,但也随着武侠黄金时代的逝去,而逐渐变为小众记忆。 如果说武侠作家也有武林,那么古龙绝非名门正派,甚至他没有派,更像是楚留香、李寻欢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他不在招式和时代背景上浪费笔墨,最爱写对话,爱之者誉其为微言大义的古龙体,厌之者说他故弄玄虚乱用回车键。在上世纪下半叶,就是这么一位怪人,他单枪匹马,成就了独属于自己的美学。从成名作《浣花洗剑录》,到《楚留香传奇》《陆小凤》,古龙凭一支健笔惊鸿出世,又在红遍大江南北后走向自毁,于1985年9月匆匆离世。 写有瑕疵的人 不写不可冒犯的神 围绕在古龙身上的轶事,不亚于今天的顶流明星。天才与魔鬼,同时是他的称谓。金庸说他:“为人慷慨豪迈、跌宕自如……” 古龙是江西人,他本名熊耀华,出生于1938年。1950年,13岁的古龙随父母到台湾,在台北扎根。古龙本人身材矮小,相貌不佳,人送外号“大头鬼”。从小感受到人间残酷的古龙,便将自己沉溺于写作之中。写作,最初是救济,是他给自己的保护伞。古龙后来被送去淡江英文专科学校,但没读完就肄业了。 1955年,17岁的古龙在《晨光》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由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在当时,台湾最有名的武侠作家是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他们号称武侠三剑客。古龙成长于光怪陆离的霓虹都会,从小领会动荡、孤寂与商业社会。他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写个人,写现代都市中个人的内心,而江湖不过是一个适合他发挥的舞台。 所以古龙刚出道时,有批评家说他太现代了,架不住年轻人格外喜欢读他的小说,觉得他跟那些爱写宏大叙事的作家很不同。 1960年代,古龙迅速蹿升,先后推出了《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陆小凤》等作品。他笔下的主人公快意恩仇、施展个性,国仇家恨不再是他们一生的负担,现世逍遥才是他们的追求。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上官金虹问李寻欢:“你是三代探花,风流翰林,名第高华,天之骄子,又何苦偏偏要到这肮脏江湖中来做浪子?”李寻欢的回答就很古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古龙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对话风格。他的文字幽默、玩世不恭,他解构宏大叙事,将传统武侠不屑于或没有察觉的感受写进小说。《楚留香传奇》里,楚留香救出损友胡铁花,胡铁花毫无感谢之情,楚留香纳闷,胡铁花正经地说:“没有我,你怎么能把我救出来?” 古龙的文字有懒感。这种懒,不是说他偷懒,而是指他的文字不给人用力感,常常是快意、懒散、无所谓的,消解了假正经的做派,就像是一个游侠浪迹江湖,不加入任何崇高的评判体系。 在《陆小凤传奇》修订版序言中,古龙说:“我只喜欢写一些能够令人愉快的人,写一点令人愉快的故事。”在很多次表态里,古龙都强调他喜欢站在俗人的视角写,喜欢写江湖中有瑕疵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可冒犯的神。 一个文坛里的坏小孩 该如何评价古龙的创作? 或许,他是一位前互联网时代里的“网文大神”。古龙的创作高峰期是在1960—1970年代,短短20年,他写了几十部小说,光是《陆小凤传奇》就写了七大册,这完全是一个网文写作者的工作量。 在数量惊人的同时,古龙小说的质量也较为可观,贡献出多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写活了陆小凤、楚留香、西门吹雪、李寻欢这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能做到这一点,他就已经是同行里的佼佼者。但因为他写的是武侠小说,在当时被认为是通俗文学的分支,因此尽管他拥有广大的读者群,真正愿意为他做学术讨论、用文学的视角去看待他的学者其实并不多。 当金庸被大众与精英同时接纳,被文学界掌握话语权的人们视作武侠小说宗师时,古龙则明显被冷落。他的文风依旧独一无二,他也因自己奇怪的风格而难以被归类。金庸代表着侠之大者,是容易被解读出崇高价值的作家。而古龙则更加邪气,更愿意做一个坏小孩。 他说,自己不写神,只写有错误的人。他也不爱写一个人怎么成长为大侠,怎么拯救黎民百姓,而是写风流侠客探案,写一个小人物的秘密,写男女悲欢离合,写那些江湖中的享乐主义者、逃避主义者和无法被定义的怪才。 即便抛开理念差异,古龙的文字功底也非常了得。他的文字简洁、凌厉、富有画面感,在对话时有幽默劲儿,有时候也能生发出一丝人生的况味。 比如他写一个人青涩的笑声如“刀刻铁锈”。他写景:“柔软的草地已被露水湿透,夜已更深了。霍天青慢慢地穿过庭园,远处小楼上的灯光,照着他苍白憔悴的脸。他显得很疲倦,孤独而疲倦。”他写人的话语:“花满楼道:‘你能不能活得愉快,问题并不在于你是不是个瞎子,而在于是不是真的喜欢你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真的想快快乐乐地活下去?’” 古龙还有个趣味,是他容易把认识的人变着法写进小说里。他在《天涯·明月·刀》里写过一位“天下第一名匠”徐夫人,说她是蜀中唐门的长媳,绣花的手艺和制作暗器,当世号称双绝。这位徐夫人的原型其实是大画家张大千的夫人,张大千夫人在做鲍翅上有独门绝活,传媳不传女,视若家传武功,古龙在参加张大千宴席时认识了这位夫人,便将其改写入小说。 当然,古龙也有他陈旧的地方,他描绘女性人物时的一些用语,他迎合商业模式时的情节注水,他在不同小说中的自我重复等,这些都已有人说过,不必为了纪念他就掩饰。不过我们读小说,本就不是为了求全,而是寻找某一个点的极致,是刚好有那么一条路,特别对你的胃口。 古龙显然不是全面的作家,不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可三好学生也会嫉妒他的个性、他那至情至性的人物描写,这就是古龙,他是一个将自我发挥到极致的侠客,因此能吸引到千百里外的同类。 属于武侠的黄金年代已消逝 古龙好酒,他几乎每篇武侠小说都写到酒。在《萧十一郎》中,他写道:“为什么酒与忧愁,总是分不开呢?酒已入愁肠,却没有泪。”因为长期饮酒,古龙的身体变得更容易发病,有一次他因过度饮酒导致食道破裂,幸亏送医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可这已然是死亡降临之前的信号。 其实,古龙看似潇洒,却像极了一个掩饰自己脆弱的顽童。他一遍遍写出身破碎家庭的游侠,写人生贵得适意尔,写友情与爱情对飘零个体的滋润,换个角度想,何尝不是一次次对于自我的疗愈,甚至是某种逃避——既然能在文字中解决,便在现实中继续放浪形骸。 游侠、歌女,远离权力中心的男子,身不由己的女子成为古龙小说里的常见组合,而古龙贪恋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世俗生活刺激他写作,《七种兵器》《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等名作相继问世。他走上一条越发消耗自己的道路,直到1985年,古龙的肝硬化导致食道发生病变,引发大出血,未来得及送医,他就已经去世,年仅48岁。这一年距离他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仅仅过了十几年。他的死法很符合读者对这一类作家的刻板印象,这类充满个性的作家不会是安详老死、成百上千亲人好友为他送行的,他会有一个令人意外,甚至有些滑稽的死法,他在人间画上的不是句号,而是一道刀割,一张纸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古龙赤条条来到人间,去世时也是孤身一人,好在还有林清玄、三毛、倪匡、黄易、卧龙生这些好友怀念他,使他的葬礼颇为风光。 古龙去世后,有段时间改编自他作品的影视剧有很多,比如改编了《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流星蝴蝶剑》的楚原,他跟倪匡合作过,扶持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导的尔冬升。至于郑少秋版本的《陆小凤》、焦恩俊版本的《小李飞刀》等,也早已是一代人心中的青春回忆。但由于古龙后人各自声称拥有古龙小说版权,古龙去得匆忙没留下明确遗嘱,这为其他创作者改编古龙小说留下很大麻烦。 近十年来,武侠热稍微退潮,加之古龙小说注重写意,改编难度大,古龙改编剧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不如1990—2010这20年。古龙、金庸、倪匡那一代人都离开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也已经逝去。 于我而言,古龙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其次是一位小说家。武侠小说关乎叙事、语言、作者对武侠的理解,但首先要有意思。今天不缺乏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实的作者,可要说有意思,而且是那种敢于冒犯、将个性进行到底的作家,其实是不多见的。很多年轻作家变得乖巧、世故、小心翼翼,早早地习得了权威们获胜的手段,他们像老人一样说话,模仿着经典作家的腔调,渴望在既得利益者群体里占据一席之地。文坛不缺谦逊之人、老成之辈,但缺乏的是敢于挑战陈规陋矩、个性鲜明、富有棱角之人。 今天像古龙这样的作者变得稀少,对读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当那一代作者一个个故去时,我有时候会叹息,这个世界又变得更无聊了一点。 在台湾北海明山公墓墓园,古龙的墓就在那里,墓碑上刻着“英才早凋”四个大字,两边各有一只白色石狮镇守。小李飞刀今犹在,人间长见楚留香。斯人已逝,作品长存,如果想念古龙这样的个性,就去读一读他的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