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0xqF0rxWg作者:马亮lx.huanqiu.comarticle直播成就业新宠 公共服务如何包容创新/e3pmh20mi/e3pn60gah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青年求职者对于“好工作”有着个性鲜明的期待与选择;另一方面,新生代(Z世代)的工作文化也发生深刻变化,日益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在这种形势下,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定义和打造“好工作”,更好实现就业机会的供需匹配,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在从传统就业到新型就业转变的过程中,短视频和直播催生了不少新职业。很多年轻人涌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通过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创业就业。他们当中,有人全职投身短视频直播,也有人利用下班时间兼职,还有人身兼多职创业,呈现出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新就业形态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就业机会不仅涉及短视频创作者和商家本身,也促使上下游关联行业就业机会增加。一个专业创作者背后至少有1.5名工作人员支持,包括内容运营、直播助理、摄影剪辑、后期制作、广告投流等多个领域。此外,商家也会新增数据分析、选品、客服、主播、仓储管理等岗位,催生一大批就业机会。从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创造的新就业来看,具有值得关注的4个特征:首先,这些就业机会的包容性和普惠性较强,基本上是“零门槛”就业。无论性别、年龄、地域、学历、职业状态和身体状况,“英雄不问出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包容、公平与普惠就业。 其次,兴趣驱动的新就业实现“悦己”与“悦人”并举。无论是提供才艺表演、情感咨询还是付费知识,各类博主和播主在收获肯定与赞赏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赛道。再次,数实融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线上虚拟经济繁荣与线下实体经济提振的双赢。一方面,线上分享带动线下消费就业;另一方面,博主探店和社区生活服务也激活了线下经济并带来多维收益。最后,短视频和直播创造的就业实现了产业带发展与组团式创业就业,对于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就业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云南、贵州等地区和一些区域特色产业带,逐渐实现了连片、组团和集中就业,并通过产业带成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仅在抖音平台,全国的332个产业带订单量就突破千万单,平均每天有超150万产业带中小商家在平台达成交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公共就业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来看,短视频和直播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也需要政府部门、平台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推进。尽管“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兴职业已进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但如何赢得社会认可依然需要关注。为此要建立好工作的标准与渠道,改变社会对新职业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认识到未来不是一劳永逸的“铁饭碗”,而是需要持续提升就业能力。这也需要转变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吸引更多“斜杠青年”一展身手。当前,很多短视频博主和直播播主并非科班出身,往往是“无师自通”。这也说明目前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跟不上新业态发展态势和新就业需求。为此要加速教育培训模式转型升级,提供新型就业教育培训服务,有效培育短视频直播需要的人才。当然,这对学校“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评价”提出了要求。与此同时,要加强数字平台就业治理创新,打造包容共享的数字就业新模式。新就业形态不同于传统就业的劳动关系,具有非常规、非标准的新特征,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要构建多方协商对话的治理新格局,优化数字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755856649108责编:陈全中国青年报1755856649108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青年求职者对于“好工作”有着个性鲜明的期待与选择;另一方面,新生代(Z世代)的工作文化也发生深刻变化,日益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在这种形势下,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定义和打造“好工作”,更好实现就业机会的供需匹配,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在从传统就业到新型就业转变的过程中,短视频和直播催生了不少新职业。很多年轻人涌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通过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创业就业。他们当中,有人全职投身短视频直播,也有人利用下班时间兼职,还有人身兼多职创业,呈现出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新就业形态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就业机会不仅涉及短视频创作者和商家本身,也促使上下游关联行业就业机会增加。一个专业创作者背后至少有1.5名工作人员支持,包括内容运营、直播助理、摄影剪辑、后期制作、广告投流等多个领域。此外,商家也会新增数据分析、选品、客服、主播、仓储管理等岗位,催生一大批就业机会。从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创造的新就业来看,具有值得关注的4个特征:首先,这些就业机会的包容性和普惠性较强,基本上是“零门槛”就业。无论性别、年龄、地域、学历、职业状态和身体状况,“英雄不问出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包容、公平与普惠就业。 其次,兴趣驱动的新就业实现“悦己”与“悦人”并举。无论是提供才艺表演、情感咨询还是付费知识,各类博主和播主在收获肯定与赞赏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赛道。再次,数实融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线上虚拟经济繁荣与线下实体经济提振的双赢。一方面,线上分享带动线下消费就业;另一方面,博主探店和社区生活服务也激活了线下经济并带来多维收益。最后,短视频和直播创造的就业实现了产业带发展与组团式创业就业,对于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就业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云南、贵州等地区和一些区域特色产业带,逐渐实现了连片、组团和集中就业,并通过产业带成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仅在抖音平台,全国的332个产业带订单量就突破千万单,平均每天有超150万产业带中小商家在平台达成交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公共就业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来看,短视频和直播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也需要政府部门、平台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推进。尽管“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兴职业已进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但如何赢得社会认可依然需要关注。为此要建立好工作的标准与渠道,改变社会对新职业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认识到未来不是一劳永逸的“铁饭碗”,而是需要持续提升就业能力。这也需要转变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吸引更多“斜杠青年”一展身手。当前,很多短视频博主和直播播主并非科班出身,往往是“无师自通”。这也说明目前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跟不上新业态发展态势和新就业需求。为此要加速教育培训模式转型升级,提供新型就业教育培训服务,有效培育短视频直播需要的人才。当然,这对学校“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评价”提出了要求。与此同时,要加强数字平台就业治理创新,打造包容共享的数字就业新模式。新就业形态不同于传统就业的劳动关系,具有非常规、非标准的新特征,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要构建多方协商对话的治理新格局,优化数字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