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aWivQbAce作者:陈全 胡琳翊lx.huanqiu.comarticle英国最新研究结果:权威型育儿培养“别人家的孩子”,警惕自我中心型育儿“有毒”/e3pmh20mi/ectnin83p【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胡琳翊】 据美国《纽约邮报》近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颇具争议的“权威性”育儿方式反而能让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这项研究表明,虽然早早熄灯或一张严格的时间安排表并不能立刻把孩子送进名校,但它们确实是培养“别人家的孩子”的有效步骤。自2013年起,英国“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简称SEED)项目研究追踪了全国约6000名儿童,探索早期教育、儿童保育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覆盖放任型到专制型等多种育儿方式,结果显示,介于两者之间的“权威型”育儿(authoritative parenting)效果最佳。 尽管强调情绪调节与健康边界的“温和育儿”(gentle parenting)理念在千禧一代父母中盛行,但SEED研究新发现指出,对许多孩子而言,家长适时说“不”并制定指导性规则更有益。研究人员表示,权威型育儿的特点是既有明确规则,又有高度“回应性”,是一种亲力亲为、坚定果断的方式。研究人员称,在权威型育儿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KS2 SATs(英国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的毕业考试,记者注)成绩有更积极影响”,即7至11岁儿童因父母的规则和指导,学业进步更显著。同时,每周至少在正规集体托育机构度过10小时的孩子,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几率更高。据介绍,权威型育儿的关键,在于在温和与严苛间找到平衡点,而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心理困扰、家庭生活混乱、母子间更具侵入性的关系(如母亲与孩子有冲突、母亲对孩子感到厌烦等问题)”,都会削弱孩子在小学的社交-情绪发展。研究还指出,尽管为孩子设定边界和规则对成长很重要,但过度要求或控制也会不利于其发展。“自我中心型育儿”(ego parenting)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这类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技能和进步是如何反映“自己的面子”。专家警告,把孩子的价值与其成绩画等号,极易演变为“有毒养育”。据悉,该研究已延长至2029年,届时研究者将最后一次收集这群孩子的数据与问卷,为这场历时16年的追踪画上句号。1753104182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全环球网17531460000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e95de2bde6e087d27ed5939bebbd226u5.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胡琳翊】 据美国《纽约邮报》近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颇具争议的“权威性”育儿方式反而能让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这项研究表明,虽然早早熄灯或一张严格的时间安排表并不能立刻把孩子送进名校,但它们确实是培养“别人家的孩子”的有效步骤。自2013年起,英国“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简称SEED)项目研究追踪了全国约6000名儿童,探索早期教育、儿童保育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覆盖放任型到专制型等多种育儿方式,结果显示,介于两者之间的“权威型”育儿(authoritative parenting)效果最佳。 尽管强调情绪调节与健康边界的“温和育儿”(gentle parenting)理念在千禧一代父母中盛行,但SEED研究新发现指出,对许多孩子而言,家长适时说“不”并制定指导性规则更有益。研究人员表示,权威型育儿的特点是既有明确规则,又有高度“回应性”,是一种亲力亲为、坚定果断的方式。研究人员称,在权威型育儿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KS2 SATs(英国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的毕业考试,记者注)成绩有更积极影响”,即7至11岁儿童因父母的规则和指导,学业进步更显著。同时,每周至少在正规集体托育机构度过10小时的孩子,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几率更高。据介绍,权威型育儿的关键,在于在温和与严苛间找到平衡点,而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心理困扰、家庭生活混乱、母子间更具侵入性的关系(如母亲与孩子有冲突、母亲对孩子感到厌烦等问题)”,都会削弱孩子在小学的社交-情绪发展。研究还指出,尽管为孩子设定边界和规则对成长很重要,但过度要求或控制也会不利于其发展。“自我中心型育儿”(ego parenting)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这类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技能和进步是如何反映“自己的面子”。专家警告,把孩子的价值与其成绩画等号,极易演变为“有毒养育”。据悉,该研究已延长至2029年,届时研究者将最后一次收集这群孩子的数据与问卷,为这场历时16年的追踪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