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Pxr8RNBSb作者:梁乐 王春 赵向南 符晓波 王祝华 张毅力 朱虹 杨宇航 俞慧友 华凌lx.huanqiu.comarticle科技成就梦想 科普播撒火种——全国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航天日活动/e3pmh20mi/ectnjkffo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多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我国航天事业非凡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有青少年与航天重器的科普互动,让“中国航天日”成为全民参与的科技盛会。在上海,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展示的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月壤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月壤样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在河南省科技馆,由大学生自主研制的卫星引来不少“追星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场航天嘉年华活动尽情释放学生们的航天梦想……国之重器尽显航天辉煌在上海“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展厅,展示了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YF-100火箭发动机和嫦娥六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等珍贵实物,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工作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以玄武岩纤维为布料织成,可抵御月面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及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 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向上海交通大学授予“中国航天日”旗帜,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等一系列国际合作成果,以及“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工程代表性科学成果、风云太空空间天气业务系统、中法天文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起成立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政策》。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我们将强化航天领域局市联动、央地合作,支持科学探索、技术攻关与应用实践协同发展,推动航天元素广泛渗透、深入赋能上海现代化建设。”活动现场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嫦娥六号工程核心技术团队、航天运输系统重大基础研究攻关与应用创新团队等获“钱学森创新团队奖”,武汉大学王密等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玻利维亚航天局局长伊万·桑布拉纳获“航天国际合作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一系列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我的太空梦”第十四届太空画创作征集活动优秀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并将其中一些少儿画作赠送给有关驻华使馆和机构代表。现场还演出了钱学森主题话剧,重温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丰功伟绩。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航天日”前后,上海将举办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等40余场活动。多元活动托起苍穹之志除了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活动也精彩纷呈。24日,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化身“航天主题乐园”,15家航天科技企业与10家科技文化创意机构打造沉浸式体验区。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认为:“此次科技文化季系列活动串联起航天探索的苍穹之志、AI赋能的都市进化、街巷记忆的数字重生与少年画笔的银河想象,演绎科技与文化的‘双星并轨’,奏响了‘航天强国’的中关村乐章。”同时,科普教育在多地落地开花。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近百名学生通过实物模型与互动设备,直观了解中国空间站等重大成果,并模拟航天器对接,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在湖南,我国首个火星文化IP主题科普场馆——“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启动科普周。在新疆科技馆,青少年亲手制作纸飞机、水火箭,操作无人机模拟器。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介绍:“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探索航空器运行原理。”此外,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工作者以快闪歌舞致敬航天事业;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通过健康跑展现航天人强健体魄与顽强意志。在厦门,以“星辰出海·金砖共绘”为主题的航天航空产业交流活动举行。活动发起人、新空间(厦门)航天集团有限公司CEO杨潇介绍,活动一经发起,就收到来自全国50多家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回应。“商业航天作为航天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国家航天及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希望联合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深入交流技术,共同探讨商业合作模式,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更多可能。”杨潇说。1745549518475责编:陈全科技日报1745549518475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多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我国航天事业非凡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有青少年与航天重器的科普互动,让“中国航天日”成为全民参与的科技盛会。在上海,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展示的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月壤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月壤样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在河南省科技馆,由大学生自主研制的卫星引来不少“追星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场航天嘉年华活动尽情释放学生们的航天梦想……国之重器尽显航天辉煌在上海“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展厅,展示了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YF-100火箭发动机和嫦娥六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等珍贵实物,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工作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以玄武岩纤维为布料织成,可抵御月面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及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 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向上海交通大学授予“中国航天日”旗帜,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等一系列国际合作成果,以及“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工程代表性科学成果、风云太空空间天气业务系统、中法天文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起成立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政策》。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我们将强化航天领域局市联动、央地合作,支持科学探索、技术攻关与应用实践协同发展,推动航天元素广泛渗透、深入赋能上海现代化建设。”活动现场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嫦娥六号工程核心技术团队、航天运输系统重大基础研究攻关与应用创新团队等获“钱学森创新团队奖”,武汉大学王密等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玻利维亚航天局局长伊万·桑布拉纳获“航天国际合作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一系列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我的太空梦”第十四届太空画创作征集活动优秀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并将其中一些少儿画作赠送给有关驻华使馆和机构代表。现场还演出了钱学森主题话剧,重温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丰功伟绩。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航天日”前后,上海将举办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等40余场活动。多元活动托起苍穹之志除了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活动也精彩纷呈。24日,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化身“航天主题乐园”,15家航天科技企业与10家科技文化创意机构打造沉浸式体验区。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认为:“此次科技文化季系列活动串联起航天探索的苍穹之志、AI赋能的都市进化、街巷记忆的数字重生与少年画笔的银河想象,演绎科技与文化的‘双星并轨’,奏响了‘航天强国’的中关村乐章。”同时,科普教育在多地落地开花。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近百名学生通过实物模型与互动设备,直观了解中国空间站等重大成果,并模拟航天器对接,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在湖南,我国首个火星文化IP主题科普场馆——“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启动科普周。在新疆科技馆,青少年亲手制作纸飞机、水火箭,操作无人机模拟器。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介绍:“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探索航空器运行原理。”此外,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工作者以快闪歌舞致敬航天事业;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通过健康跑展现航天人强健体魄与顽强意志。在厦门,以“星辰出海·金砖共绘”为主题的航天航空产业交流活动举行。活动发起人、新空间(厦门)航天集团有限公司CEO杨潇介绍,活动一经发起,就收到来自全国50多家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回应。“商业航天作为航天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国家航天及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希望联合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深入交流技术,共同探讨商业合作模式,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更多可能。”杨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