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YUduhWABK lx.huanqiu.comarticle福建工程学院:“BIM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e3pmh20mi/e3psq2b1a2019年9月-2022年8月,福建工程学院与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BIM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项目,刘林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秀项目案例项目以“产、学、研、用”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新等,并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培育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提升教师产教融合发展能力,助力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项目以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契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程管理,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项目以产业学院平台为主体,社会服务和科技服务为两翼,课程融合、产创融合、技术融合为支撑,打造“一体、两翼、三融合”BIM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程管理类人才数字管理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1.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数字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共建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学院现有场地200余平方,专兼职教师30余名,学院申请各类专利10余项,编写多本教材,承接横纵向课题20余项。2022年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福建工程学院-中建海峡”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福建省首批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筑现代化产创融合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强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和现场实践,增加新项目新技术现场实习实践机会。学生数字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连续九届在全国高校斯维尔杯 BIM 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连续八届在全国高校“广联达” 杯BIM 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冠军等优异成绩,连续三届在全国高校 BIM 毕业设计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等优异成绩。2019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二等奖。2.数字赋能课程改革,助力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组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开设建设行业工程师培训班,调整数字化工程管理课程大纲、编写工程数字化管理课程教材3部,编制工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视频库,适应建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管理的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2019年,“建筑行业工程师实验班改革实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展演;2021年,教学成果《基于工、集于管、融于实践——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教学成果《深化优服务,满足新需求 —社会服务活动反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举办了首届福建省数字工匠BIM技能大赛、首届全国建设类院校BIM数字工程技能创新大赛、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建筑BIM制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比赛,通过赛事创造良好的数字工程管理氛围,助推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培养。3.培育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提升教师产教融合发展能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成长路径多元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校内外师资团队,增强产教融合内生力。近年来引进来自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青年博士8名。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前沿技术和数字能力,支持教师赴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实践锻炼,同时指导教师开展开展BIM技术相关培训。依托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先后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初评、复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专业教学获得行业肯定。近三年来,培养具有数字工程管理能力的毕业生300余名,为建筑行业培养在职工程人员1000余名。在项目中,校企双方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夯实产学合作平台建设,开发数字工程管理系列课程及教材、开展产学合作科研项目,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170125257543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全环球网170125257543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f658798f48a1b45b0f4d5f0d3986ed1u1.pn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2019年9月-2022年8月,福建工程学院与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BIM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项目,刘林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秀项目案例项目以“产、学、研、用”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新等,并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培育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提升教师产教融合发展能力,助力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项目以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契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程管理,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项目以产业学院平台为主体,社会服务和科技服务为两翼,课程融合、产创融合、技术融合为支撑,打造“一体、两翼、三融合”BIM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程管理类人才数字管理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1.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数字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共建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学院现有场地200余平方,专兼职教师30余名,学院申请各类专利10余项,编写多本教材,承接横纵向课题20余项。2022年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福建工程学院-中建海峡”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福建省首批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筑现代化产创融合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强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和现场实践,增加新项目新技术现场实习实践机会。学生数字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连续九届在全国高校斯维尔杯 BIM 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连续八届在全国高校“广联达” 杯BIM 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冠军等优异成绩,连续三届在全国高校 BIM 毕业设计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等优异成绩。2019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二等奖。2.数字赋能课程改革,助力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组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开设建设行业工程师培训班,调整数字化工程管理课程大纲、编写工程数字化管理课程教材3部,编制工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视频库,适应建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管理的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2019年,“建筑行业工程师实验班改革实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展演;2021年,教学成果《基于工、集于管、融于实践——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教学成果《深化优服务,满足新需求 —社会服务活动反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举办了首届福建省数字工匠BIM技能大赛、首届全国建设类院校BIM数字工程技能创新大赛、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建筑BIM制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比赛,通过赛事创造良好的数字工程管理氛围,助推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培养。3.培育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提升教师产教融合发展能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成长路径多元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校内外师资团队,增强产教融合内生力。近年来引进来自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青年博士8名。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前沿技术和数字能力,支持教师赴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实践锻炼,同时指导教师开展开展BIM技术相关培训。依托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先后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初评、复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专业教学获得行业肯定。近三年来,培养具有数字工程管理能力的毕业生300余名,为建筑行业培养在职工程人员1000余名。在项目中,校企双方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夯实产学合作平台建设,开发数字工程管理系列课程及教材、开展产学合作科研项目,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