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L0nG9D93Z lx.huanqiu.comarticle闽江学院:纺织材料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e3pmh20mi/e3psq2b1a2020年1月-2021年9月,闽江学院与福建天宏创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纺织材料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林曦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从纺织材料产业需求和学校实际出发,以虚拟仿真教学为重要抓手,对纺织材料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1.创新纺织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以培养纺织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校内实践+虚拟仿真实训+校外实践教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通过构建逼真的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进行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实践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2.联合开发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通过双方系统性建设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28名师生取得了工信部《VR虚拟现实3D建模》职业资格证书,联合开发了先进的《锦纶6长丝制造的仿真实训》软件,在领域内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1)高仿真性,强沉浸感。联合开发的软件以世界级纺织巨头福建恒申集团全球产能第一的聚酰胺一体化研发与生产项目为蓝本设计开发,除了部分涉密装置,所有流程、设备的结构参数、种类、排列、配套关系都和实际生产工艺保持一致,以实现教学过程对生产实际的高度还原。 (2)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虚拟仿真教学环节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导实训过程,教师起辅助作用。主体VR软件在设计上使用第一人称视角,除了必要的引导以外,更多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整个锦纶6聚合纺丝生产工艺,调动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锦纶6生产工艺有更直观的认识,这要比常规教材来的更有临场感。 (3)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项目软件自带题库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实时评分,通过软件设置针对回答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强制再学习,才能保存当前的实验成绩报告,这样的实时纠错符合学习记忆曲线的客观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此外学生还可以多次学习并进行考核,保留最高成绩,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电子数据易于收集与量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次考核的数据进行综合系统的统计分析,为改进和完善实验提供参考。 3.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项目建设过程中,组建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助力新产业经济背景下化工材料类专业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激励与评价的方法,保障了数字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一线应用。取得了《聚酰胺生产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四个软件著作权,为后续开发及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形成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工科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相关经验已经在省内外众多地方本科高校推广应用,如:福州大学、烟台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三明学院、武夷学院,均取得良好效果,很好的促进了相关院校的“产教融合”和实践教学水平,也将作为与兄弟院校间长期合作的项目持续为相关专业学生服务。以项目为基础的《地方本科高校纺织材料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VR技术的创新应用》获得了福建省发改委的认定,作为数字技术典型应用场景选送“数字中国”峰会。项目还是高校使用数字技术服务福建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典范,是数字福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的优秀配套方案,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加强“数字中国”人才高地建设对策研究》省级重大项目。16998489866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全环球网1699848986678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2020年1月-2021年9月,闽江学院与福建天宏创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纺织材料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林曦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从纺织材料产业需求和学校实际出发,以虚拟仿真教学为重要抓手,对纺织材料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1.创新纺织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以培养纺织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校内实践+虚拟仿真实训+校外实践教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通过构建逼真的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进行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实践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2.联合开发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通过双方系统性建设虚拟仿真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28名师生取得了工信部《VR虚拟现实3D建模》职业资格证书,联合开发了先进的《锦纶6长丝制造的仿真实训》软件,在领域内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1)高仿真性,强沉浸感。联合开发的软件以世界级纺织巨头福建恒申集团全球产能第一的聚酰胺一体化研发与生产项目为蓝本设计开发,除了部分涉密装置,所有流程、设备的结构参数、种类、排列、配套关系都和实际生产工艺保持一致,以实现教学过程对生产实际的高度还原。 (2)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虚拟仿真教学环节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导实训过程,教师起辅助作用。主体VR软件在设计上使用第一人称视角,除了必要的引导以外,更多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整个锦纶6聚合纺丝生产工艺,调动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锦纶6生产工艺有更直观的认识,这要比常规教材来的更有临场感。 (3)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项目软件自带题库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实时评分,通过软件设置针对回答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强制再学习,才能保存当前的实验成绩报告,这样的实时纠错符合学习记忆曲线的客观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此外学生还可以多次学习并进行考核,保留最高成绩,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电子数据易于收集与量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次考核的数据进行综合系统的统计分析,为改进和完善实验提供参考。 3.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项目建设过程中,组建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助力新产业经济背景下化工材料类专业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激励与评价的方法,保障了数字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一线应用。取得了《聚酰胺生产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四个软件著作权,为后续开发及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形成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工科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相关经验已经在省内外众多地方本科高校推广应用,如:福州大学、烟台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三明学院、武夷学院,均取得良好效果,很好的促进了相关院校的“产教融合”和实践教学水平,也将作为与兄弟院校间长期合作的项目持续为相关专业学生服务。以项目为基础的《地方本科高校纺织材料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VR技术的创新应用》获得了福建省发改委的认定,作为数字技术典型应用场景选送“数字中国”峰会。项目还是高校使用数字技术服务福建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典范,是数字福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的优秀配套方案,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加强“数字中国”人才高地建设对策研究》省级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