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CjDB2NY4J lx.huanqiu.comarticle专业存在价值不能仅靠“冷热”评判/e3pmh20mi/e3pn60gah<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近日,某视频博主发起了一个有关“全网最冷门专业”的挑战,她自曝从浙江师范大学所学的甲骨文(研究方向)毕业后,有可能因导师今年退休,专业方向都没了……该视频引发了网友对冷门专业、小众专业的热议。(《济南时报》 3月19日) </p><p>关注甲骨文的普通人本就不多,从事甲骨文专业学习、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真正称得上精通的专家学者则属凤毛麟角。高校里的甲骨文研究方向因为一名老师退休就可能面临专业“消失”的危险,正是该专业冷门、小众的注脚。 </p><p>其实有关专业热门或冷门、小众或大众的讨论,隔三差五就会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社会对教育越发重视,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回报率自然也会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于是,那些回报高、就业好的便被捧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被列入冷门行列。专业冷热的讨论虽略显功利,但其实也是全社会重视教育的反映,这样的讨论上热搜,对所谓冷门专业不啻为变相“预热”。 </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另一方面,确实是普通民众对一些小众专业缺乏接触与足够了解,认为学这些专业既没办法让学生获得高薪,也很难在短时内创造大量物质财富,存在价值不大。 </p><p>甲骨文专业,以及也曾被网友列入冷门行列的哲学、逻辑学等专业,的确比较小众,在崇尚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也确实遭到了“冷遇”,但专业存在的价值显然不能仅靠“冷热”评判。如果“冷热”成为专业价值的唯一标准,甚至决定着专业的生死存亡,那冷门专业消亡带来的除了该领域研究、传承的断层,还将导致整个社会知识结构失衡。 </p><p>在某种意义上,不少冷门专业就像是庸碌生活之外的“诗与远方”,它们或许无法创造大量肉眼可见的物质财富,但没有对精神领域的探索,人类文明的价值感就会降低。没有这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学者“坐冷板凳”,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p><p>其实,小众专业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大价值,冷门专业亦时刻有着冲上热搜的潜质。尽管冷门专业出圈的难度相较而言大很多,但每一次出圈、引发讨论,其实就是这些专业走入大众视野的绝佳契机。让更多冷门专业出圈、走热,并非出于功利性考量,而是期待更多人关注、了解它们,甚至亲自参与,成为冷门专业的学习者、参与者、研究者,让专业价值更到更大发挥。 </p><p>这有赖于小众专业的“局内人”改变过往只顾“低头做事”的做法,让专业研究与社会产生更多联系、互动,通过有意思、有意义的科普等活动,给“局外人”种下兴趣的种子。此外,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部分冷门专业的扶持力度,让这些所谓的“无用之学”多点保持本真、减少焦虑的底气,为小专业发挥大价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此,再冷门的专业终有走出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p></section></article>1679621603377责编:吴婷<a href="http://zqb.cyol.com/html/2023-03/24/nw.D110000zgqnb_20230324_7-08.htm" >中国青年报</a>16796216033771[]{"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