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B6QONZia8 lx.huanqiu.comarticle诱人的“大课包”风险高/e3pmh20mi/ectnissc9《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非学科类培训市场上,价格高昂的“大课包”仍有销售,机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流动性强,甚至有培训机构在还有大量家长未消课时费用的情况下,在各个“老板”之间转包,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3月13日,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针对校外培训的提示,提醒家长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针对现实中还存在的各种乱象,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发展工作还需要做实做细,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家长支付培训费用时,要有风险意识。一些看似诱人的“大课包”可能暗藏种种风险,别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掉入陷阱。王琪 绘1679452358808责编:吴婷中国教育报167945235880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bca79438a04172d5dac724137e8570cu5.jpg{"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非学科类培训市场上,价格高昂的“大课包”仍有销售,机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流动性强,甚至有培训机构在还有大量家长未消课时费用的情况下,在各个“老板”之间转包,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3月13日,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针对校外培训的提示,提醒家长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针对现实中还存在的各种乱象,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发展工作还需要做实做细,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家长支付培训费用时,要有风险意识。一些看似诱人的“大课包”可能暗藏种种风险,别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掉入陷阱。王琪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