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UVJTiXWQA lx.huanqiu.comarticle两金一银 深职学子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e3pmh20mi/e3pn60gah在11月13日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学生团队再创佳绩。“膀检专家”(膀胱癌早筛)、“桥帮主”(桥梁水下结构病害检测)和“精工智测”(金属切削刀具磨破损在线监测)三个项目突出重围,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2枚金奖1枚银奖,金奖率1.08/10000,真可谓万里挑一,我校奖牌数继续占据全国高职院校领先位置。比赛结束后校党委书记杨欣斌、校长许建领、副校长李月在明德楼接见获奖项目学生及导师代表,并与师生合影留念。突围之路:与对手竞争,与自己较劲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4月8日启动以来,共有281万个项目、121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和报名人数均创新高。广东省省赛于4月启动,共有165所高校、37.53万个项目、155.8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次分别是上一届的1.5倍和1.53倍。进入广东省决赛,要经历“千里挑一”的激烈竞争,这既显示出大学生们的双创热情之高,又体现了竞争之激烈。在7月14日举行的省赛决赛中,深职院共斩获9金7银的好成绩,金奖数奖牌数再度领跑高职赛道。 辉煌的战绩既是光环,也是挑战,深职团队在比赛中要挑战的既有虎视眈眈的对手,也有荣誉加身的自己。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不断延期的赛程,都增大了备赛的难度。在近4个月的决赛备战中,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突破重重困难,不断优化项目,排除万难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推进样机制造与落地应用,参赛状态也日渐高涨。 11月10日,创新创业学院组织三个项目团队举行了进军全国总决赛的赛前动员会。李月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黄志坚院长、人工智能学院杨金锋院长等校、院领导莅临现场。李月副校长鼓励参赛团队用心备赛、安心参赛,对项目的竞争力有信心,更要有必胜的决心。带着这四颗“定心丸”,深职院的三个项目团队昂首挺进全国总决赛。获奖项目:从生活中来,到运用中去 到了赛场上,更重要的“定心丸”还得是自己过硬的实力。 深职院进军全国总决赛的三个项目各具特色,却又异曲同工。三个项目均聚焦产业需求、民生难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深职院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实际需求零距离”的匠心理念。 其中,“膀检专家”项目针对现有膀胱癌检测技术早期诊断难、出具报告慢、检测费用高等问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膀胱癌定量检测仪,具有成本低、检测快、微创微量、定量检测等优势;“桥帮主”项目团队则针对桥梁水下结构检测效率低、误差大、费用高三大难题,自主研发了水下声呐差分定位仪和水下三维激光扫描仪两大核心产品,在常州大桥项目中将桥梁水下病害有效检测率从75%提升到98%,原有工期缩短60%,检测成本降低40%,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精工智测”项目则基于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声音、振动和声发射信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刀具磨破损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防止加工过程中道具磨破损和意外崩刃崩断对机床和高价值工件造成的损坏。该系统包含监控和云平台软件、采集器、传感器和专用刀具监测刀柄。研发产品可实现加工过程多数据实时回传;本地自主算法自动研判;异常状态实时报告;异地用户随时查看等功能。 “与普通高等教育追求‘理论创新,原创创新’不同,职业教育体系着力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工程实现和商业转化的综合能力”,丽湖菁创营总教练陆亚明表示,在比赛中,深职学子表现出“特别能打”的特质,实践力、执行力都非常出色。参赛的三个项目都已经完成多个版本的软硬件迭代和工程测试,已经或即将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在决赛中,深职团队凭借成熟干练的创业者气质、精湛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双创能力和出色的答辩展示,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两金一银。 以赛促教:精心争奖项,不止为奖项 今年适逢深职院创新创业学院建院十周年。十年间,创新创业学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课程体系。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孪生的“丽湖菁创营”,植根于深职院进阶式双创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环节,经过三年的不断迭代,作为一个高质量、高效能、轻量级的工商企业管理教育产品,在学生、导师乃至业界人士的心目中已然是优质教育的实践范例。丽湖菁创营以培养优秀创业者和孵化高成长型企业为使命,将备赛与育人相结合,将备赛与孵化相结合;对入围省赛的团队授以系统的商科知识,辅以关键的领导能力,推以精准的产业资源。配合“互联网+”大赛赛制,丽湖菁创营每年一期,每期分为四阶,全程历时两百余天,营员须结合自己的项目完成约23门定制的商学和通识类课程或工作坊的学习与实训方能圆满结业。与此同此,项目成员还必须在项目的学术导师带领下,完成大量理论学习、实验实训和文献阅读。参加训练营的同学,既要完成原专业的课业,又要完成训练营教程,可谓压力巨大。导师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学生们更备尝艰辛,也激发出无穷的潜力。 以此次国赛获奖项目为例,三个项目的原核分别来自智能制造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创业团队的成员则分别来自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学院、汽车学院、电信学院、建工学院、传播工程学院、商务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是跨学科跨专业混编的高水平团队。他们中很多人刚刚进校就被选入老师的科研团队,拥有自己的专利和论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生生把高职变成了读研”。无论是在菁创营学到的专业知识、产业知识、商业知识,还是从中提升的团队精神、综合素养,最终都将让学员获益终生。而导师团队同样来自各学院与社会各界。学术与科研背景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们一样,他们在创业实践与大赛中的成长也令人瞩目。通过备赛,教师们补全了自身专业之外的工程、商业的短板,使他们的教学、科研更有方向感,更接地气。 奖牌,是双创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双创教育,则是赛果累累的土壤。明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广东省赛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大学联合承办。主场作战,让深职院团队更添底气。创业学院备赛导师团队已经开始积极深入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研究院,挖掘深具商业转化潜力和赛事竞争力的优质项目,以赛促教,助力深职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职业院校。 16685623215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吴婷环球网166856232157811[]{"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在11月13日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学生团队再创佳绩。“膀检专家”(膀胱癌早筛)、“桥帮主”(桥梁水下结构病害检测)和“精工智测”(金属切削刀具磨破损在线监测)三个项目突出重围,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2枚金奖1枚银奖,金奖率1.08/10000,真可谓万里挑一,我校奖牌数继续占据全国高职院校领先位置。比赛结束后校党委书记杨欣斌、校长许建领、副校长李月在明德楼接见获奖项目学生及导师代表,并与师生合影留念。突围之路:与对手竞争,与自己较劲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4月8日启动以来,共有281万个项目、121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和报名人数均创新高。广东省省赛于4月启动,共有165所高校、37.53万个项目、155.8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次分别是上一届的1.5倍和1.53倍。进入广东省决赛,要经历“千里挑一”的激烈竞争,这既显示出大学生们的双创热情之高,又体现了竞争之激烈。在7月14日举行的省赛决赛中,深职院共斩获9金7银的好成绩,金奖数奖牌数再度领跑高职赛道。 辉煌的战绩既是光环,也是挑战,深职团队在比赛中要挑战的既有虎视眈眈的对手,也有荣誉加身的自己。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不断延期的赛程,都增大了备赛的难度。在近4个月的决赛备战中,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突破重重困难,不断优化项目,排除万难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推进样机制造与落地应用,参赛状态也日渐高涨。 11月10日,创新创业学院组织三个项目团队举行了进军全国总决赛的赛前动员会。李月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黄志坚院长、人工智能学院杨金锋院长等校、院领导莅临现场。李月副校长鼓励参赛团队用心备赛、安心参赛,对项目的竞争力有信心,更要有必胜的决心。带着这四颗“定心丸”,深职院的三个项目团队昂首挺进全国总决赛。获奖项目:从生活中来,到运用中去 到了赛场上,更重要的“定心丸”还得是自己过硬的实力。 深职院进军全国总决赛的三个项目各具特色,却又异曲同工。三个项目均聚焦产业需求、民生难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深职院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实际需求零距离”的匠心理念。 其中,“膀检专家”项目针对现有膀胱癌检测技术早期诊断难、出具报告慢、检测费用高等问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膀胱癌定量检测仪,具有成本低、检测快、微创微量、定量检测等优势;“桥帮主”项目团队则针对桥梁水下结构检测效率低、误差大、费用高三大难题,自主研发了水下声呐差分定位仪和水下三维激光扫描仪两大核心产品,在常州大桥项目中将桥梁水下病害有效检测率从75%提升到98%,原有工期缩短60%,检测成本降低40%,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精工智测”项目则基于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声音、振动和声发射信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刀具磨破损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防止加工过程中道具磨破损和意外崩刃崩断对机床和高价值工件造成的损坏。该系统包含监控和云平台软件、采集器、传感器和专用刀具监测刀柄。研发产品可实现加工过程多数据实时回传;本地自主算法自动研判;异常状态实时报告;异地用户随时查看等功能。 “与普通高等教育追求‘理论创新,原创创新’不同,职业教育体系着力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工程实现和商业转化的综合能力”,丽湖菁创营总教练陆亚明表示,在比赛中,深职学子表现出“特别能打”的特质,实践力、执行力都非常出色。参赛的三个项目都已经完成多个版本的软硬件迭代和工程测试,已经或即将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在决赛中,深职团队凭借成熟干练的创业者气质、精湛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双创能力和出色的答辩展示,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两金一银。 以赛促教:精心争奖项,不止为奖项 今年适逢深职院创新创业学院建院十周年。十年间,创新创业学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课程体系。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孪生的“丽湖菁创营”,植根于深职院进阶式双创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环节,经过三年的不断迭代,作为一个高质量、高效能、轻量级的工商企业管理教育产品,在学生、导师乃至业界人士的心目中已然是优质教育的实践范例。丽湖菁创营以培养优秀创业者和孵化高成长型企业为使命,将备赛与育人相结合,将备赛与孵化相结合;对入围省赛的团队授以系统的商科知识,辅以关键的领导能力,推以精准的产业资源。配合“互联网+”大赛赛制,丽湖菁创营每年一期,每期分为四阶,全程历时两百余天,营员须结合自己的项目完成约23门定制的商学和通识类课程或工作坊的学习与实训方能圆满结业。与此同此,项目成员还必须在项目的学术导师带领下,完成大量理论学习、实验实训和文献阅读。参加训练营的同学,既要完成原专业的课业,又要完成训练营教程,可谓压力巨大。导师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学生们更备尝艰辛,也激发出无穷的潜力。 以此次国赛获奖项目为例,三个项目的原核分别来自智能制造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创业团队的成员则分别来自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学院、汽车学院、电信学院、建工学院、传播工程学院、商务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是跨学科跨专业混编的高水平团队。他们中很多人刚刚进校就被选入老师的科研团队,拥有自己的专利和论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生生把高职变成了读研”。无论是在菁创营学到的专业知识、产业知识、商业知识,还是从中提升的团队精神、综合素养,最终都将让学员获益终生。而导师团队同样来自各学院与社会各界。学术与科研背景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们一样,他们在创业实践与大赛中的成长也令人瞩目。通过备赛,教师们补全了自身专业之外的工程、商业的短板,使他们的教学、科研更有方向感,更接地气。 奖牌,是双创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双创教育,则是赛果累累的土壤。明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广东省赛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大学联合承办。主场作战,让深职院团队更添底气。创业学院备赛导师团队已经开始积极深入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研究院,挖掘深具商业转化潜力和赛事竞争力的优质项目,以赛促教,助力深职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