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FZSAElU2Y lx.huanqiu.comarticle内蒙古师范大学:匠绣芳华—创新非遗传承振兴“蒙绣”产业的践行者/e3pmh20mi/e3pn60gah“匠绣芳华”团队,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管理和指导下,负责非遗“蒙绣”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蒙绣”的设计元素提供、“蒙绣”传承人的发掘和培育、政策的宣传、学生个体指导、学生非遗活动的开展,推动大学生“非遗+设计+创新创业”所搭建的平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匠绣芳华”团队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蒙绣”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法粗犷匀称、色彩对比鲜明,主要展示祖国北部边疆自然生态及人文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但由于地处偏僻、设计感不强,与现代审美脱节、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传统“蒙绣”产品难以维持绣娘生计,一度使“蒙绣”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匠绣芳华”团队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设计赋能—人才提升—产业助力”为抓手,打造三维一体、三效并举的“蒙绣”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致力于作创新非遗传承、推动“蒙绣”产业振兴的践行者。“匠绣芳华”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同时融入其他学院优秀学生、设计师、培训助教、志愿者等各类人才,是多学科、跨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团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系统化设计概念与艺术理论,以民族技艺和传统文化传承作为理论根基,深入农牧区学习最悠久的“蒙绣”文化和最古老的手工技艺,经过三年多的调研实践,整理出1846份传统纹样。在保留其原有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流行趋势和市场潮流,将传统符号解构后再次重组,创作出8056份原创设计稿并形成IP,进而研发了894份市场认可的时尚文创产品。使“蒙绣”产品不再拘泥于有限的草原深处,而是放眼全中国,直至国际舞台。系列服装服饰作品亮相法国卢浮宫参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之后也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秀场。团队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布丝瑰研学基地、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等平台,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进入草原深处,为农牧区妇女带去免费设计服务和提升综合能力的公益培训。截止目前,已走过9个盟市、47个旗县,5万多公里。累计培训1.2万余名草原绣娘,多数收入得到提升,孵化近240名绣娘实现创业梦想,使150余名外出务工的妇女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手艺实现陪在家人身边的梦想。团队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和交互体感等新媒体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推广“蒙绣”文化。与2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为绣娘与企业搭建桥梁。通过品牌策划、产品包装及经营模式创新,帮助传承人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销售模式升级成手工工坊、集合店等多元化经营模式,还依托学校众创空间和自治区文旅厅在校园内建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蒙绣”文创集合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团队年轻的孩子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受了历练,也体味着成长。她们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暑假奔赴乌兰毛都草原田野调查时,与草原绣娘都丽玛老人的不解之缘。面对这些城市大学生们的突然到访,老人不但把家里的传世刺绣和银碗、鼻烟壶等珍贵文物全拿了出来,供孩子们研究学习,还满脸笑容地端出了守卫边疆的儿子寄来的,平时舍不得吃的食物……从那以后,老人会时常打听孩子们的情况,希望再次来到她家,将自己所知道的刺绣技艺更多地传承给孩子们。团队中新来的成员们也都知道在草原深处有这样一位留“好吃的”等待着她们的奶奶。终于在2021年9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都丽玛老人和伙伴们作为首批传承人,被邀请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里,向大学生们展示非遗文化、非遗技艺。老人激动地表示:“从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走出草原,走进大学课堂,把自己刺绣的手艺传出去,感到特别的骄傲!”团队成员们也在帮助绣娘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反哺,凝结成了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已来,未来我来。“匠绣芳华”团队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继续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166055259772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吴婷环球网166055259772911[]{"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匠绣芳华”团队,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管理和指导下,负责非遗“蒙绣”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蒙绣”的设计元素提供、“蒙绣”传承人的发掘和培育、政策的宣传、学生个体指导、学生非遗活动的开展,推动大学生“非遗+设计+创新创业”所搭建的平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匠绣芳华”团队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蒙绣”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法粗犷匀称、色彩对比鲜明,主要展示祖国北部边疆自然生态及人文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但由于地处偏僻、设计感不强,与现代审美脱节、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传统“蒙绣”产品难以维持绣娘生计,一度使“蒙绣”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匠绣芳华”团队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设计赋能—人才提升—产业助力”为抓手,打造三维一体、三效并举的“蒙绣”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致力于作创新非遗传承、推动“蒙绣”产业振兴的践行者。“匠绣芳华”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同时融入其他学院优秀学生、设计师、培训助教、志愿者等各类人才,是多学科、跨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团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系统化设计概念与艺术理论,以民族技艺和传统文化传承作为理论根基,深入农牧区学习最悠久的“蒙绣”文化和最古老的手工技艺,经过三年多的调研实践,整理出1846份传统纹样。在保留其原有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流行趋势和市场潮流,将传统符号解构后再次重组,创作出8056份原创设计稿并形成IP,进而研发了894份市场认可的时尚文创产品。使“蒙绣”产品不再拘泥于有限的草原深处,而是放眼全中国,直至国际舞台。系列服装服饰作品亮相法国卢浮宫参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之后也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秀场。团队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布丝瑰研学基地、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等平台,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进入草原深处,为农牧区妇女带去免费设计服务和提升综合能力的公益培训。截止目前,已走过9个盟市、47个旗县,5万多公里。累计培训1.2万余名草原绣娘,多数收入得到提升,孵化近240名绣娘实现创业梦想,使150余名外出务工的妇女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手艺实现陪在家人身边的梦想。团队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和交互体感等新媒体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推广“蒙绣”文化。与2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为绣娘与企业搭建桥梁。通过品牌策划、产品包装及经营模式创新,帮助传承人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销售模式升级成手工工坊、集合店等多元化经营模式,还依托学校众创空间和自治区文旅厅在校园内建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蒙绣”文创集合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团队年轻的孩子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受了历练,也体味着成长。她们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暑假奔赴乌兰毛都草原田野调查时,与草原绣娘都丽玛老人的不解之缘。面对这些城市大学生们的突然到访,老人不但把家里的传世刺绣和银碗、鼻烟壶等珍贵文物全拿了出来,供孩子们研究学习,还满脸笑容地端出了守卫边疆的儿子寄来的,平时舍不得吃的食物……从那以后,老人会时常打听孩子们的情况,希望再次来到她家,将自己所知道的刺绣技艺更多地传承给孩子们。团队中新来的成员们也都知道在草原深处有这样一位留“好吃的”等待着她们的奶奶。终于在2021年9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都丽玛老人和伙伴们作为首批传承人,被邀请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里,向大学生们展示非遗文化、非遗技艺。老人激动地表示:“从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走出草原,走进大学课堂,把自己刺绣的手艺传出去,感到特别的骄傲!”团队成员们也在帮助绣娘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反哺,凝结成了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已来,未来我来。“匠绣芳华”团队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继续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