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DvIut5dd4 lx.huanqiu.comarticle2019第二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在京举行/e3pmh20mi/e3pmh2176<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通信学会、北京邮电大学主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玖扬博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第二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于12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大会全景"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a471f42943f07d309e70e6e4e0004da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大会以“跨界·融合·共赢”为主题,众多文化计算领域的学者和文化产业界人士共同研讨、分享了文化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参加大会开幕仪式的领导和嘉宾"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21265a167f9faf64d234d02ad5d42c0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廖文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兴国,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晓虎,浙江大学教授彭群生,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高凯出席了大会开幕式。</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致辞"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b6fdead3e8dd3ba12ec9143841c1b25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兴国主持大会开幕仪式"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0de7a20e5f4c2d71c8a939cc8f902da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致辞"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bfffd8482d471d758bf96b6cb5d9995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高凯致辞"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6e647397e9d2b6d4184606f0a2d8036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杰致辞"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744a23c42de93f95090ba9ed1c81670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文化计算(culture computing)是利用社会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人文、历史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实现文化内容挖掘传播、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技术手段。通过文化计算,不仅可以揭示文化的内涵与奥秘,更可以通过提取文化基因,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p><p>文化计算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科研领域,它好比一颗茁壮生长的小苗,如何让它从实验室走出来,在文化产业的沃土中生长、开花、结果,正是我国文化计算研究的目标。</p><p>受邀在本届计算大会上参与学术交流的专家有20余位,其中,不仅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的学者,还有国家博物馆、龟兹研究院的博物馆学专家,以及文化科技企业的领军人物。</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祁庆国在演讲中"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4b60adeb69a88c193a4b5ed0f8cd37c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北京邮电大学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海英在演讲中"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c222efc8a63a4c8b34d69768642c28d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陈善雄在演讲中"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6a2983ce8bd9591466d48d026e079ed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部研究员董军在演讲中"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e2f4148c90d67e1b2c40918acd91846u5.jpg?imageView2/2/w/1260" /></i></p><p>相比去年首届文化计算大会,本届大会受邀专家更多,对文化计算的讲解内容也更丰富,覆盖范围更广,涉及书法、国画、传统纹样、古文字识别和修复、博物馆、动漫、音乐等多个文化领域。如:“人工智能在古籍文献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背景下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传播”“文物三维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实践”“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下的智能体验新模式”等等。本届大会还面向文化计算研究领域开展论文征集,征集范围从去年的技术类新增了产业类、文化类,包括文化计算行业的应用前景、成果及呈现等方面。论文将择优录用,推荐到文化和产业等核心期刊发表。</p><p>与会专家表示,大会内容涵盖科技、技术、文化产业的交流研讨,堪称一次跨界的、交叉学科的学术盛会。</p><p>正如大会主办方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在致辞中所言,“本届大会是一次大咖云集的交流与研讨,是一次科技前沿的探索与展望,是一次跨界成果的展示与共享。”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始终坚持“文化先行,公关先导”的指导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活动,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在文化的传播、研究和保护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p><p>本届大会秉承在学术、应用、产业间搭建桥梁这一宗旨,突出了“跨界、融合、共赢”这一主题,致力于在传统与现代学科中跨界,在技术与产业方面融合,在学术交流的同时实现产学研的互通和共赢。</p></section></article>157646624813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吴婷环球网1576466248138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