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v33 lx.huanqiu.comarticle诺贝尔经济学奖十年回顾:强调实操,注重多元,经受检验/e3pmh20mi/e3pn60gah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延续了近年来强调理论实际应用和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的风格。强调实际可操作性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央行于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在所有奖项中最为年轻,但评奖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项一样,即奖励那些“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每年,各大学术机构会推荐众多杰出人选,怎么才算贡献最大呢?研究经济个体是贡献,为决策者服务是贡献,造福普通大众也是贡献。近年来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引起重视,有一些已不局限于学术研究范畴,可以为平民百姓所理解、接受、采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彼得·加登福斯在评价今年得主塞勒时说,他使经济分析变得更“符合人性”,他的理论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更好的经济决策”。比如,“有限理性”概念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缴纳俱乐部会员费后,即便伤了手肘也要继续打网球,而当朋友邀请你免费打球时却会拒绝;每年新年制定的宏伟目标往往会落空,而利用“助推”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去实现长远目标。加登福斯告诉新华社记者,尽管评委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种倾向性,那就是希望获奖者既有理论论述,又能提供实操工具。“当然,有时候也颁奖给纯理论派,不过如果有实践方法总是好的。”像塞勒这么接地气的获奖者,近年来并不罕见。如2016年获奖者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关于现代契约论的最新发展,可以指导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签订最优合同。2013年的获奖成果提醒人们,不要试图预测短期内的股票波动,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只有长期的资产价格才是可以预知的。2012年获奖者建立和发展的“市场设计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帮助高中生解决择校难题,还能提高器官捐赠匹配系统的效率。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引发的争论颇多。门派之争,新老之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风靡一时的理论,换了个时代就被推翻。比如,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倡导自由市场、限制政府权力的弗里德曼,在当时饱受异议。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哈利·马科维茨等三名经济学家后,《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作者纳齐姆·尼古拉斯·塔利布认为,这些学者的理论鼓励了过度的冒险行为。为尽量避免陷入学术争议,或是“看走眼”把奖颁给理论尚不成熟的学者,评审委员有时会把考察期拉长至数十年,这也是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远高于自然科学获奖者平均年龄的一个主要原因。迄今,经济学奖最年轻得主是51岁,年龄最大的达到90岁。今年的得主塞勒,其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处于争议的漩涡中。经过30多年的潜心钻研,塞勒引领的行为经济学如今已在学界站稳脚跟。塞勒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控制非理性行为的方法在美国被采纳后,已被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参考借鉴。这些都成为他最终获奖的重要依据。加登福斯对新华社记者说,不能保证所有评选结果都绝对正确,但愿每一次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交叉学科成为趋势何为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前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我们将之广泛定义为,经济学家所感兴趣的任何事都可以称之为经济学,即便是其他学科的研究。”恩隆德在2013年就预料到,未来经济研究很可能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学科重大影响,如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甚至是自然科学。塞勒被认为是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先驱。2012年的获奖者埃尔文·罗斯善于将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善于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整合起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资源问题。奥斯特罗姆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在一个学术界歧视女性的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在晚年最终获得了学术界最高认可。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说,已提醒各个学术机构在推荐人选时要充分考虑优秀的女性代表人物。随着女性步入经济学界的人数增多,以及交叉学科研究逐步展开,未来女性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1507680900000责编:陈全新华网150768090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011/08/18/20171011081802716.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延续了近年来强调理论实际应用和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的风格。强调实际可操作性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央行于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在所有奖项中最为年轻,但评奖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项一样,即奖励那些“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每年,各大学术机构会推荐众多杰出人选,怎么才算贡献最大呢?研究经济个体是贡献,为决策者服务是贡献,造福普通大众也是贡献。近年来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引起重视,有一些已不局限于学术研究范畴,可以为平民百姓所理解、接受、采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彼得·加登福斯在评价今年得主塞勒时说,他使经济分析变得更“符合人性”,他的理论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更好的经济决策”。比如,“有限理性”概念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缴纳俱乐部会员费后,即便伤了手肘也要继续打网球,而当朋友邀请你免费打球时却会拒绝;每年新年制定的宏伟目标往往会落空,而利用“助推”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去实现长远目标。加登福斯告诉新华社记者,尽管评委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种倾向性,那就是希望获奖者既有理论论述,又能提供实操工具。“当然,有时候也颁奖给纯理论派,不过如果有实践方法总是好的。”像塞勒这么接地气的获奖者,近年来并不罕见。如2016年获奖者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关于现代契约论的最新发展,可以指导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签订最优合同。2013年的获奖成果提醒人们,不要试图预测短期内的股票波动,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只有长期的资产价格才是可以预知的。2012年获奖者建立和发展的“市场设计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帮助高中生解决择校难题,还能提高器官捐赠匹配系统的效率。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引发的争论颇多。门派之争,新老之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风靡一时的理论,换了个时代就被推翻。比如,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倡导自由市场、限制政府权力的弗里德曼,在当时饱受异议。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哈利·马科维茨等三名经济学家后,《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作者纳齐姆·尼古拉斯·塔利布认为,这些学者的理论鼓励了过度的冒险行为。为尽量避免陷入学术争议,或是“看走眼”把奖颁给理论尚不成熟的学者,评审委员有时会把考察期拉长至数十年,这也是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远高于自然科学获奖者平均年龄的一个主要原因。迄今,经济学奖最年轻得主是51岁,年龄最大的达到90岁。今年的得主塞勒,其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处于争议的漩涡中。经过30多年的潜心钻研,塞勒引领的行为经济学如今已在学界站稳脚跟。塞勒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控制非理性行为的方法在美国被采纳后,已被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参考借鉴。这些都成为他最终获奖的重要依据。加登福斯对新华社记者说,不能保证所有评选结果都绝对正确,但愿每一次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交叉学科成为趋势何为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前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我们将之广泛定义为,经济学家所感兴趣的任何事都可以称之为经济学,即便是其他学科的研究。”恩隆德在2013年就预料到,未来经济研究很可能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学科重大影响,如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甚至是自然科学。塞勒被认为是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先驱。2012年的获奖者埃尔文·罗斯善于将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善于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整合起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资源问题。奥斯特罗姆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在一个学术界歧视女性的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在晚年最终获得了学术界最高认可。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说,已提醒各个学术机构在推荐人选时要充分考虑优秀的女性代表人物。随着女性步入经济学界的人数增多,以及交叉学科研究逐步展开,未来女性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