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1MT作者:王菲菲 王劲玉 刘扬涛lx.huanqiu.comarticle为拼中考高分不惜让学生吃药 应试体育背离初衷/e3pmh20mi/e3pn60gah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50分,在中考中足以改变一个考生的命运。”张女士的儿子小伟(化名)就读于北方某省重点初中。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周围50分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仅体育一门就差别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经多方打探,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可能考试时拼尽了全力,也可能是吃药、喝饮料起了作用吧。能考到这个成绩我很高兴。”小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是否违反相关考试规定,小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并非个别现象。在另一所中学就读的小超(化名)则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另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刘女士说:“如果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在微信上,不少家长群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中考的“过关秘笈”。“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张女士说。半月谈记者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检索“中考体育”一词,出现大量药物、功能性饮料等结果。与电商卖家交流后,不少店主都会主动向记者推荐使用含麻黄碱、咖啡因的药物或饮品。那么,服用此类药物真的能提高体育考试成绩吗?一位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告诉记者:“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配合长期的训练才能发挥效力,许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些,只是在盲目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服用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如麻黄,属于刺激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慧介绍,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如果不对症的话基本等同毒药,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从法律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中都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目录中,前述两种药物都赫然在列。当中学体育异化为“应试”除了服食含兴奋剂类药物,近年来,为了在中考体育中多拿几分,走后门、拉关系、弄虚作假、替考等现象时有发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只是临时突击,或采取作弊方式应对,这都是体育应试化倾向造成的。”当体育成为一种考试,人们似乎忘记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得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自2007年开始,国家决定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北方某省中考招生考试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中考体育经历了曲折的改革道路,但初衷从来没变,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考试的设置是一种群体性选拔方式,而非竞技性的,现在的中考体育中很多学生能拿到满分,多数学生能考到较高分数,只有极少数学生分数较低,这就说明并非是通过体育考试来选拔学生,而是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身体锻炼。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通过中考体育来提高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表现在初三学生身上,有的学生上了高中后立马停止了锻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思想层面上,中考体育也未能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多数孩子并没有喜欢上体育运动,而是把锻炼当成“应试”手段,甚至因此对体育产生反感情绪。熊丙奇则指出,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专攻测试项目,这就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体质。中考体育该向何处去“以考促运动,终究不是一条长远的大道。”储朝晖说,现在中学生压力太大,根本没有运动锻炼的兴趣和时间。现在真正该做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熊丙奇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唯分数论。他提倡推进中学自主办学,改革体育教学,不能只针对测试科目训练,否则,这样的体育课很难得到学生欢迎。要建立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用体育运动的表现、过程性代替测试。至于学生和家长,则应该意识到健康强健的体魄对自己的重要性,不能以应试为目的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走歪门邪道。针对部分学生在中考体育中服用含兴奋剂类药物问题,有专家表示,中考体育测试理应遵守《反兴奋剂条例》,严格禁止这一现象。目前国家在专业运动领域对兴奋剂的管制和查处非常严厉,但一些含有兴奋剂成分的普通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在市面上比较容易买到,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建议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监管。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同时对体育考试进行相应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生”。应把考核细化到平时的基础锻炼中,真正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让每一个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1499898000000责编:陈全半月谈149989800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12/20170712024918587.jpg{"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50分,在中考中足以改变一个考生的命运。”张女士的儿子小伟(化名)就读于北方某省重点初中。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周围50分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仅体育一门就差别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经多方打探,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可能考试时拼尽了全力,也可能是吃药、喝饮料起了作用吧。能考到这个成绩我很高兴。”小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是否违反相关考试规定,小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并非个别现象。在另一所中学就读的小超(化名)则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另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刘女士说:“如果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在微信上,不少家长群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中考的“过关秘笈”。“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张女士说。半月谈记者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检索“中考体育”一词,出现大量药物、功能性饮料等结果。与电商卖家交流后,不少店主都会主动向记者推荐使用含麻黄碱、咖啡因的药物或饮品。那么,服用此类药物真的能提高体育考试成绩吗?一位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告诉记者:“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配合长期的训练才能发挥效力,许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些,只是在盲目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服用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如麻黄,属于刺激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慧介绍,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如果不对症的话基本等同毒药,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从法律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中都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目录中,前述两种药物都赫然在列。当中学体育异化为“应试”除了服食含兴奋剂类药物,近年来,为了在中考体育中多拿几分,走后门、拉关系、弄虚作假、替考等现象时有发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只是临时突击,或采取作弊方式应对,这都是体育应试化倾向造成的。”当体育成为一种考试,人们似乎忘记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得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自2007年开始,国家决定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北方某省中考招生考试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中考体育经历了曲折的改革道路,但初衷从来没变,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考试的设置是一种群体性选拔方式,而非竞技性的,现在的中考体育中很多学生能拿到满分,多数学生能考到较高分数,只有极少数学生分数较低,这就说明并非是通过体育考试来选拔学生,而是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身体锻炼。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通过中考体育来提高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表现在初三学生身上,有的学生上了高中后立马停止了锻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思想层面上,中考体育也未能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多数孩子并没有喜欢上体育运动,而是把锻炼当成“应试”手段,甚至因此对体育产生反感情绪。熊丙奇则指出,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专攻测试项目,这就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体质。中考体育该向何处去“以考促运动,终究不是一条长远的大道。”储朝晖说,现在中学生压力太大,根本没有运动锻炼的兴趣和时间。现在真正该做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熊丙奇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唯分数论。他提倡推进中学自主办学,改革体育教学,不能只针对测试科目训练,否则,这样的体育课很难得到学生欢迎。要建立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用体育运动的表现、过程性代替测试。至于学生和家长,则应该意识到健康强健的体魄对自己的重要性,不能以应试为目的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走歪门邪道。针对部分学生在中考体育中服用含兴奋剂类药物问题,有专家表示,中考体育测试理应遵守《反兴奋剂条例》,严格禁止这一现象。目前国家在专业运动领域对兴奋剂的管制和查处非常严厉,但一些含有兴奋剂成分的普通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在市面上比较容易买到,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建议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监管。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同时对体育考试进行相应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生”。应把考核细化到平时的基础锻炼中,真正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让每一个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