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0lD lx.huanqiu.comarticle“活动达人”美少女投身公益:愿能传递更多正能量/e3pmh20mi/e3psr97ra5月初的一天,环球网记者走进美国利弗莫尔国际学校北京校区。教学楼里,一个梳着齐刘海、齐肩长发的女孩笑盈盈地向记者走来,她就是高二学生,徐靖雯,她还有个很好听的英文名,Emily,寓意着欢乐。初次见面,Emily表现出难得的温和有礼,接受采访也毫不拘束。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Emily初中时曾是学校管乐团的一员,而她还是个萨克斯演奏者,小小的身躯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为了学习萨克斯,Emily也是吃了一番苦头,“之前练习的时候,经常嘴都咬烂了,但想想还是要坚持下去。”坚持,听起来似乎很难,在Emily身上,却有了最好的印证。老师向记者介绍时,曾多次提到,Emily是个十足的“活动达人”,校园里随处都能寻到Emily的身影,她好比“一只行走的能量包”,时刻为身边人带去欢乐。从小对教育与心理学饱有浓厚兴趣的Emily,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或许是跟我的家庭氛围有关,我父母都从事教育行业,对我有一定的影响。小时候,很多人都愿意找我谈心,而我也很善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得到了很多鼓励,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喜欢教育了。” Emily向环球网记者透露,她喜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与人相处是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开心,所以我经常会去学校做志愿者。”志愿者、义工,是Emily最钟爱的标签,她似乎有着无限能量,期望为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孩子传递爱与善。北京近郊的一所migrantschool(民工子弟学校),曾是Emily的假期“常驻地”,她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陪伴他们,甚至花费所有的课余时间为他们准备教辅用具及教学提纲,“我之前就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话剧剧本,带着孩子们一起排话剧,也会教他们一些特长,让他们具备更多的爱好和技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让Emily更加懂得要珍惜现有资源。当然,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Emily也会遇到一些沟通难点,甚至让她一度觉得手足无措,她向记者坦言,“之前在太阳村做义工时,那些孩子因为多半受到过心灵创伤,有时候难免会有偏执行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们沟通,怎么帮助他们。”回到学校,Emily会立刻向老师“求救”,或者上网查找相关问题解决办法,也会在心理学课堂上认真研究积极分析,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打开孩子心扉,帮助他们。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活动达人”还曾参加过哈佛模联的志愿者项目,这是一次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模联里将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交流,Emily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哈佛毕业的华裔教师,通过与老师的交流,Emily更加坚定了信念,她告诉环球网记者,“我希望自己所做的可以help to change the world(改变世界)。”根据美国利弗莫尔国际学校课纲要求,Emily去年在美国完成了高一的课程学习,这一年的海外生活,用Emily的话来说便是“绝对没闲着。”她曾做过律师事务所的助手工作,也在社区做过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在节日期间,为他们组织活动,活跃社区氛围,也参加过社区义卖,为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各种创意环节。采访结束时,Emily还不忘给记者介绍一些志愿者和义工联络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个组织中来。如今的Emily已经闯过了迷茫期,对未来目标十分笃定,“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她笑着向记者表示,“我之后将会申请美国的文理学院,觉得那里更适合我,我也会继续投身公益事业,加入更多的志愿者队伍。”(文章为环球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关注公众号“课间八分钟”!1495588320000责编:吴婷环球网留学14955883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524/09/14/20170524091457960.jpg{"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5月初的一天,环球网记者走进美国利弗莫尔国际学校北京校区。教学楼里,一个梳着齐刘海、齐肩长发的女孩笑盈盈地向记者走来,她就是高二学生,徐靖雯,她还有个很好听的英文名,Emily,寓意着欢乐。初次见面,Emily表现出难得的温和有礼,接受采访也毫不拘束。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Emily初中时曾是学校管乐团的一员,而她还是个萨克斯演奏者,小小的身躯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为了学习萨克斯,Emily也是吃了一番苦头,“之前练习的时候,经常嘴都咬烂了,但想想还是要坚持下去。”坚持,听起来似乎很难,在Emily身上,却有了最好的印证。老师向记者介绍时,曾多次提到,Emily是个十足的“活动达人”,校园里随处都能寻到Emily的身影,她好比“一只行走的能量包”,时刻为身边人带去欢乐。从小对教育与心理学饱有浓厚兴趣的Emily,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或许是跟我的家庭氛围有关,我父母都从事教育行业,对我有一定的影响。小时候,很多人都愿意找我谈心,而我也很善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得到了很多鼓励,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喜欢教育了。” Emily向环球网记者透露,她喜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与人相处是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开心,所以我经常会去学校做志愿者。”志愿者、义工,是Emily最钟爱的标签,她似乎有着无限能量,期望为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孩子传递爱与善。北京近郊的一所migrantschool(民工子弟学校),曾是Emily的假期“常驻地”,她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陪伴他们,甚至花费所有的课余时间为他们准备教辅用具及教学提纲,“我之前就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话剧剧本,带着孩子们一起排话剧,也会教他们一些特长,让他们具备更多的爱好和技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让Emily更加懂得要珍惜现有资源。当然,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Emily也会遇到一些沟通难点,甚至让她一度觉得手足无措,她向记者坦言,“之前在太阳村做义工时,那些孩子因为多半受到过心灵创伤,有时候难免会有偏执行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们沟通,怎么帮助他们。”回到学校,Emily会立刻向老师“求救”,或者上网查找相关问题解决办法,也会在心理学课堂上认真研究积极分析,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打开孩子心扉,帮助他们。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活动达人”还曾参加过哈佛模联的志愿者项目,这是一次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模联里将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交流,Emily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哈佛毕业的华裔教师,通过与老师的交流,Emily更加坚定了信念,她告诉环球网记者,“我希望自己所做的可以help to change the world(改变世界)。”根据美国利弗莫尔国际学校课纲要求,Emily去年在美国完成了高一的课程学习,这一年的海外生活,用Emily的话来说便是“绝对没闲着。”她曾做过律师事务所的助手工作,也在社区做过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在节日期间,为他们组织活动,活跃社区氛围,也参加过社区义卖,为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各种创意环节。采访结束时,Emily还不忘给记者介绍一些志愿者和义工联络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个组织中来。如今的Emily已经闯过了迷茫期,对未来目标十分笃定,“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她笑着向记者表示,“我之后将会申请美国的文理学院,觉得那里更适合我,我也会继续投身公益事业,加入更多的志愿者队伍。”(文章为环球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关注公众号“课间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