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WcFzKuqhX lx.huanqiu.comarticle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依托竞赛打破壁垒 重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e3pmh20mi/e3pn60gah【环球网教育报道】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据了解,南京邮电大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双创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日,环球网教育记者对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目前学校关于双创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及特色。环球网教育:请您介绍下南京邮电大学目前关于双创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情况。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红色基因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42年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山东战邮干训班。从当时的烽火战争之中,我们的前辈们就探索了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创新创造各种手段,把党和军队的声音送到每一个指挥员,送到每一个战士手中,从电报到送信,探索了许多创新的方法,这些创新的理念贯穿到今天每一个南邮人的血脉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学校建设各方面的不断提升,我们重塑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们在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创新学分,无论是工科、文科还是艺术类的学生,在南邮,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到他毕业的时候,创新的学分是他毕业的重要条件。同时我们开展了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从一院一赛推广到一赛一院,每一个重要的创新创业项目,都有相应的学院来具体组织实施,在学校营造了“不创新无南邮”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中,也探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最重要的是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同学。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把老师的创新创业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我们是江苏高校中较早开始尝试教学卓越奖设置的学校,每年会评选1至2名在创新创业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可以不受传统的职称评审条件,可以直接获得教授职称。在2019年和2020年,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我们的两名老师从副教授直升为教授,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参与到创业活动的榜样。同时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包括评优评奖、绩效考核等完整的激励机制,使得我们创新创业的老师能够有更大动力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对于同学来说,我们除了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我们还设计构造了一个4年不间断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从新生教育中就已经有专门的创新教育模块,包括在疫情期间,给所有的大一新生上了一堂全校的创新创业大幕课,由我们历年获得各类创新创业优异成绩的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学生刚进校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新生的创业模块教育,在他对大学和专业认知之前,就已经能够充分了解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措施,有什么样的激励。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创新冬令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总体设计,进入不同的创新创业体系中得到充分训练。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可以接着上后面的创新教育课、夏令营等,从而获得更加完整的训练。环球网教育:南京邮电大学如何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我们探索了一套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全员参与、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在新生入校的时候,在新生教育的环节,学校就会有创新创业的专题教育。我们制作了专门的微视频,邀请了历年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刚刚进校,在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同时,就能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活动。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个4年不间断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可以接触到各类各样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加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这个活动,既包括了纳入到我们培养方案中的各类限选、任选体系,也包括各类学生竞赛活动、课外社团活动,对于某一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后续的冬令营、夏令营、专题选修课、大创项目、教师团队中得到有效的体系化的完整训练。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对于电子方面有兴趣,他可以通过竞赛,在二年级的时候进入相关的电子设计的训练团队,有高年级同学做同伴导师,有专门的竞赛指导教师,可以尽早进入到这样的环节。同时我们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中也进行了有效设计,比如,我们在学生的评优评奖、推免保研中,都会对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特别是创新创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给予专门奖励或者专门的扶持力度,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这方面来。环球网教育:针对南京邮电大学的专业特点,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特色?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电子信息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高校,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比如说,我们曾经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取得过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竞赛,可能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背景相对还比较狭窄,并不适合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鼓励学生开展交叉融合的一些举措。因此我们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竞赛为抓手,在全校层面重新进行了整合,由创新创业学院对全校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个通盘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专业之间的门类,把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需要的工科背景、理科思维,以及包括文科、经济、法律、财务等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我们在校内设置了两块创新创业苗圃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基地,并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校级的选拔竞赛,在校级选拔竞赛中的一些好苗子,就可以获得小额的资助进驻我们的苗圃。在苗圃当中,我们会定期邀请行业大咖、知名投行专家来对他们进行不断的打磨辅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再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这方面来。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我们在创新创业方面成绩快速进步。在双创教育中,我们尤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多方面力量的投入。比如,大家现在都知道,手机上最重要的是屏幕,而像折叠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柔性显示,这个柔性的显示涉及到材料、化学、电子、控制等多学科,在我们的双创教育的环境中,也依托我们世界一流学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把我们学校若干个学院中不同团队的成果整合在一起,打了一张柔性电子的牌,这个柔性电子其实是我们老师带领学生多年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已经在京东方这样的国内顶尖企业当中得到了实用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效地把团队组合起来,充分整合了相关的学科资源,同时真正培育了一支走向创新创业的队伍。他们已经孵化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就是由我们毕业和正在攻读博士的一批博士生和博士后组成的。他们在这样一个创业过程中,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包括税务、财务、人力、法务等各方面的资源,这样的一些同学最后都整合到这样的队伍中,真正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而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这个团队也获得了“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金奖。环球网教育:学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积极应对?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我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其实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相对于我们一些有优势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会比较弱,这些往往需要一些交叉支撑的力量。同时传统上高校中学科之间壁垒还比较分明,但是正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像“互联网+”这样有影响力的活动,已经初步探索出来如何依托项目、依托竞赛,打破一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甚至是课题组之间的壁垒,把它们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带动创新、带动就业、带动教育,这也是我们后续还要再进一步探索的一些努力方向。环球网教育:您认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双创教育和学生应对未来时代的社会能力哪些作用和帮助?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来到第七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决赛的路演现场,我们感到非常有收获,看到全国今年有那么多学校、师生参与到这样一场创新创业的盛会当中,我们也感到青春的魔力无穷。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也会向兄弟高校不断学习,去探索如何把我们高校的知识更多转化为向未来攀登的动力,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为国家、民族、也为自己的未来去探索,去争取更大荣誉。163650727856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吴婷环球网163650727856111[]{"email":"wuting@huanqiu.com","name":"吴婷"}
【环球网教育报道】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据了解,南京邮电大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双创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日,环球网教育记者对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目前学校关于双创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及特色。环球网教育:请您介绍下南京邮电大学目前关于双创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情况。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红色基因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42年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山东战邮干训班。从当时的烽火战争之中,我们的前辈们就探索了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创新创造各种手段,把党和军队的声音送到每一个指挥员,送到每一个战士手中,从电报到送信,探索了许多创新的方法,这些创新的理念贯穿到今天每一个南邮人的血脉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学校建设各方面的不断提升,我们重塑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们在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创新学分,无论是工科、文科还是艺术类的学生,在南邮,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到他毕业的时候,创新的学分是他毕业的重要条件。同时我们开展了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从一院一赛推广到一赛一院,每一个重要的创新创业项目,都有相应的学院来具体组织实施,在学校营造了“不创新无南邮”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中,也探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最重要的是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同学。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把老师的创新创业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我们是江苏高校中较早开始尝试教学卓越奖设置的学校,每年会评选1至2名在创新创业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可以不受传统的职称评审条件,可以直接获得教授职称。在2019年和2020年,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我们的两名老师从副教授直升为教授,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参与到创业活动的榜样。同时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包括评优评奖、绩效考核等完整的激励机制,使得我们创新创业的老师能够有更大动力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对于同学来说,我们除了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我们还设计构造了一个4年不间断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从新生教育中就已经有专门的创新教育模块,包括在疫情期间,给所有的大一新生上了一堂全校的创新创业大幕课,由我们历年获得各类创新创业优异成绩的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学生刚进校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新生的创业模块教育,在他对大学和专业认知之前,就已经能够充分了解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措施,有什么样的激励。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创新冬令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总体设计,进入不同的创新创业体系中得到充分训练。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可以接着上后面的创新教育课、夏令营等,从而获得更加完整的训练。环球网教育:南京邮电大学如何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我们探索了一套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全员参与、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在新生入校的时候,在新生教育的环节,学校就会有创新创业的专题教育。我们制作了专门的微视频,邀请了历年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刚刚进校,在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同时,就能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活动。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个4年不间断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可以接触到各类各样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加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这个活动,既包括了纳入到我们培养方案中的各类限选、任选体系,也包括各类学生竞赛活动、课外社团活动,对于某一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后续的冬令营、夏令营、专题选修课、大创项目、教师团队中得到有效的体系化的完整训练。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对于电子方面有兴趣,他可以通过竞赛,在二年级的时候进入相关的电子设计的训练团队,有高年级同学做同伴导师,有专门的竞赛指导教师,可以尽早进入到这样的环节。同时我们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中也进行了有效设计,比如,我们在学生的评优评奖、推免保研中,都会对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特别是创新创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给予专门奖励或者专门的扶持力度,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这方面来。环球网教育:针对南京邮电大学的专业特点,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特色?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电子信息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高校,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比如说,我们曾经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取得过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竞赛,可能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背景相对还比较狭窄,并不适合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鼓励学生开展交叉融合的一些举措。因此我们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竞赛为抓手,在全校层面重新进行了整合,由创新创业学院对全校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个通盘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专业之间的门类,把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需要的工科背景、理科思维,以及包括文科、经济、法律、财务等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我们在校内设置了两块创新创业苗圃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基地,并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校级的选拔竞赛,在校级选拔竞赛中的一些好苗子,就可以获得小额的资助进驻我们的苗圃。在苗圃当中,我们会定期邀请行业大咖、知名投行专家来对他们进行不断的打磨辅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再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这方面来。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我们在创新创业方面成绩快速进步。在双创教育中,我们尤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多方面力量的投入。比如,大家现在都知道,手机上最重要的是屏幕,而像折叠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柔性显示,这个柔性的显示涉及到材料、化学、电子、控制等多学科,在我们的双创教育的环境中,也依托我们世界一流学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把我们学校若干个学院中不同团队的成果整合在一起,打了一张柔性电子的牌,这个柔性电子其实是我们老师带领学生多年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已经在京东方这样的国内顶尖企业当中得到了实用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效地把团队组合起来,充分整合了相关的学科资源,同时真正培育了一支走向创新创业的队伍。他们已经孵化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就是由我们毕业和正在攻读博士的一批博士生和博士后组成的。他们在这样一个创业过程中,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包括税务、财务、人力、法务等各方面的资源,这样的一些同学最后都整合到这样的队伍中,真正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而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这个团队也获得了“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金奖。环球网教育:学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积极应对?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我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其实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相对于我们一些有优势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会比较弱,这些往往需要一些交叉支撑的力量。同时传统上高校中学科之间壁垒还比较分明,但是正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像“互联网+”这样有影响力的活动,已经初步探索出来如何依托项目、依托竞赛,打破一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甚至是课题组之间的壁垒,把它们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带动创新、带动就业、带动教育,这也是我们后续还要再进一步探索的一些努力方向。环球网教育:您认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双创教育和学生应对未来时代的社会能力哪些作用和帮助?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沈建华:来到第七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决赛的路演现场,我们感到非常有收获,看到全国今年有那么多学校、师生参与到这样一场创新创业的盛会当中,我们也感到青春的魔力无穷。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也会向兄弟高校不断学习,去探索如何把我们高校的知识更多转化为向未来攀登的动力,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为国家、民族、也为自己的未来去探索,去争取更大荣誉。